40岁前患高血压 , 心脏病风险高
近期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的两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 , 40岁前患有高血压的人 , 日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
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高血压新指南 , 为高危人群设定了一个较低的血压阈值 。新指南中 , 1期高血压始于130/80毫米汞柱 , 血压高于140/90毫米汞柱时 , 被推定为2期高血压 。
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对近5000名参试者进行追踪调查 。研究初期 , 参试者平均年龄36岁 , 白人和黑人各占一半 。在19年随访期内 , 有约230人患上了心力衰竭、中风或心脏病发作 。分析结果显示 , 年轻时就患有1期和2期高血压的人日后患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高出约3.5倍 。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院对250万年轻人进行追踪调查 。研究初期 , 参与者平均年龄31岁 。在平均10年的随访期内 , 共发生近4.5万例心血管事件(心脏病或中风) 。研究人员发现 , 与血压读数正常的同龄人相比 , 有1期高血压的参试者患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高出25% 。对于2期高血压患者 , 男性该风险上升76% , 女性上升85% 。
研究人员指出 , 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 建议还不到40岁的高血压患者通过加强锻炼、改善饮食等方式控制血压 。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大风险
一过性不适最易被人们忽略 , 但有些时候 , 这种一过性问题却潜藏着大危害 。比如 , 阵发性高血压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 包括中风、动脉瘤破裂等 。
医学上认为 , 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 , 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 , 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阵发性高血压则指反复发作的一过性血压增高 , 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 , 甚至数天 , 其典型表现是血压突然升高 , 收缩压可达200~300毫米汞柱 , 舒张压达到130~180毫米汞柱 , 伴面红、剧烈头痛、全身大汗、心悸、乏力、疼痛、焦虑、呕吐、恐惧或有濒死感 , 严重者可致心脑血管意外 。比如 , 在情绪焦虑、与人争吵或应激等状态下 , 血压猛烈增高 , 且伴有上述症状 , 一段时间后血压恢复正常 , 症状随之消失 , 这可能就属于阵发性高血压 。
阵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包括生理、心理、病理或其他混杂因素 。心理因素多与情绪相关 , 如焦虑障碍、应激状态、惊恐障碍等 。病理因素中 , 常见的一个为嗜铬细胞瘤 , 它是由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形成的一种儿茶酚胺内分泌肿瘤 。此外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偏头痛、癫痫、中枢系统病变、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疾病;服用某些药物、更年期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情况 , 也都可能导致阵发性高血压 。
血压的每一次过度升高 , 都是对全身动脉血管系统 , 尤其是心脑血管系统的一次冲击 , 还可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 。由于阵发性高血压造成的血压波动范围较大 , 可导致血流剪切力的改变 , 使动脉原本存在的易损斑块破裂 , 从而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 尤其是脑卒中 。存在动脉瘤的患者 , 阵发性高血压更会增大肿瘤破裂的风险 。
有血压波动或一过性高血压的患者 , 首先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对血压进行监测 。若确诊为阵发性高血压 , 则要积极寻找病因和诱因 , 针对性予以治疗 , 如是嗜铬细胞瘤 , 要考虑手术治疗;与心理因素相关的应做心理治疗、行为治疗或精神药物治疗 。在控制血压方面 , 阵发性高血压可使用短效降压药物治疗 , 在血压控制后 , 一般不需长期服用降压药 , 但要重视预防阵发性高血压的反复发作 。
- 日本西瓜为什么贵
- 大洲与板块的关系
- 贵州地质博物馆怎么预约
- 隧道分类
- 2004年国家批准的地质公园有几个
- 防地质灾害宣传标语 地灾项目宣传标语
- 碳封存的方式有
-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意蜂夏季养殖管理技术,意蜂对我国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 地质学风水秘本图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