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入选 。
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 ,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 任务采用了“气动减速-伞降减速-动力减速-着陆缓冲”四级串联减速技术路线 , 建立了设计迭代改进流程和多学科综合优化方法 , 提高了系统应对故障工况和进入条件极限拉偏下的安全着陆能力 。 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 , 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 , 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 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 , 神舟十二号、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完成对接
2021年4月29日 ,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 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 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 6月17日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完成对接 , 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位航天员送入太空 , 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 , 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 我国正式进入太空站时代 。 10月16日 , 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并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 , 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位航天员送入太空 , 实现了我国载人飞船在太空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 。
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淀粉是粮食最主要的组分 , 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马延和等报道了由11步核心反应组成的人工淀粉合成途径(ASAP) , 该途径偶联化学催化与生物催化反应 , 在实验室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和氢气到淀粉分子的人工全合成 。 通过从头设计二氧化碳到淀粉合成的非自然途径 , 采用模块化反应适配与蛋白质工程手段 , 解决了计算机途径热力学匹配、代谢流平衡以及副产物抑制等问题 , 克服了人工途径组装与级联反应进化等难题 。 在氢气驱动下ASAP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分子的速度为每分钟每毫克催化剂22nmol碳单元 , 比玉米淀粉合成速度高8.5倍;ASAP淀粉合成的理论能量转化效率为7% , 是玉米等农作物的3.5倍 , 并可实现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可控合成 。 该成果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 , 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 。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揭示月球演化奥秘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献华、杨蔚、胡森、林杨挺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等利用超高空间分辨率的定年和同位素分析技术 , 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玄武岩进行了精确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岩浆水含量的研究 。 结果显示 , 嫦娥五号玄武岩形成于20.30±0.04亿年 , 确证月球的火山活动可以持续到20亿年前 。 这一结果为撞击坑定年提供了关键锚点 , 将大幅提高内太阳系星体表面撞击坑定年的精度 。 研究还揭示嫦娥五号玄武岩的月幔源区并不富含放射性生热元素和水 , 排除了放射性元素提供热源 , 或富含水降低熔点两种月幔熔融机制 , 对未来的月球探测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
揭示SARS-CoV-2逃逸抗病毒药物机制
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突变株 , 亟需发展能有效应对的广谱药物 。 清华大学娄智勇、饶子和与上海科技大学高岩等发现并重构了病毒“加帽中间态复合体”、“mRNA加帽复合体”和“错配校正复合体” , 揭示了新冠病毒转录复制机器的完整组成形式;发现病毒聚合酶的核苷转移酶结构域是催化mRNA“加帽”成熟的关键酶 , 明确了帽结构的合成过程 , 为发展新型、安全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提供了全新靶点;发现病毒以“反式回溯”的方式对错配碱基和抗病毒药物进行“剔除” , 为优化针对聚合酶的抗病毒药物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