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的《汉书·郦食其传》曾言:“王者以民为天 , 而民以食为天 。 ”对于美食的追求似乎刻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 , 从古至今 , 制作美食与品尝美食都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 大众对食物的需求从量上的满足转向质上的提升 , 这种需求 , 也体现在对于视频内容的消费上 。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例如 , 以烹饪教学和烹饪展示为主的美食类视频就在网络上大受欢迎 , 其采用更多样的形式、更新颖的内容、更多变的风格 , 用镜头语言呈现出一种生活样本 , 建构起了人们对于不同类型生活的想象 。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将追溯和梳理烹饪类视频发展的脉络 , 探讨其经历变化的原因 , 并通过对当前烹饪短视频的特点进行概述和分析而试图为创作者提供一些建议 。

文章插图
从无到有:国内烹饪类视频的早期发展
1979年 , 央视《为您服务》节目横空出世 , 其中包含了一定体量的美食内容作为子模块以满足大众需求 , 主要进行烹饪教学和讲解饮食小知识 , 内容大多聚焦在家庭饮食上 , 由主持人对烹饪技巧和饮食常识进行简单口述 。 之后播出的《家庭百事通》《生活之友》等节目也大多是类似模式 , 但都因其开拓性和实用性颇受欢迎 。
20世纪90年代 , 广播电视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 。 节目创作者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 对播出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 。
1999年 , 国内第一档独立的美食节目《天天饮食》诞生 , 每期教学一个新菜品 , 内容较过往节目更具趣味性 。

文章插图
美食节目《天天饮食》片头 。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在这个阶段 , 有些美食节目开始走出摄影棚 , 到大自然或者民众家中探索美食 , 挖掘背后的趣事 , 加强了文化属性和与观众的互动性 。 另外 , 美食节目中开始加入竞技、旅游、购物等其他元素 , 比如重庆电视台的《食在中国》的子版块《挑战大厨》就采用了专业大厨和家庭烹饪的竞技形式 , 节目趣味性获得了极大提高 。
进入21世纪 , 娱乐节目百花齐放 , 美食节目花样翻新 , 形式多样 。 比如加入明星真人秀概念的《星厨驾到》《十二道锋味》;加入人文风俗元素的《美食走四方》;加入脱口秀形式的《那小嘴》等 。 在这个阶段 , 烹饪已不再是美食节目的主题 , 而仅仅成为一种载体 , 旨在展现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和背后的人文情怀 。 [1]

文章插图
《十二道锋味》中谢霆锋在烹饪美食 。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2012年 ,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 , 收视创下新高 , 美食烹饪类纪录片进入鼎盛时期 。 这部纪录片以中国美食为创作主题与线索 , 结合人文、社会、历史、地理等多方面进行呈现 , 将中华美食文化与家国情怀、人情温暖相联系 , 使大众在观赏烹饪和接收饮食知识之外对更深层的美食文化有所思考 。 [2]
《舌尖上的中国》几乎可以被视为美食烹饪视频发展史上的关键作品 , 其走红引发的美食热潮也为美食类短视频自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助力 。

文章插图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脱骨鱼的制作 。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