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淘是一家做限时特卖的跨境电商 。 据蜜淘前员工介绍 , 公司先后完成三轮融资 , 2014年11月B轮融资由祥峰和经纬领投3000万美元 , 在当时是跨境电商金额最大的一笔融资 。 “然并卵 , 公司还是倒了 , 老谢人不错 , 只是市场变化太快 , 我来了一家汽车电商公司 , 很多同事也不做跨境电商了 , 这个行业和团购一样 , 最后大部分都会死掉 。 ”
幸灾乐祸的背后
在蜜淘倒闭后的72个小时里 , 《又一家创业公司C轮死:蜜淘被曝公司已倒闭》、《谁“杀死”了蜜淘》、《蜜淘倒下 , 跨境电商平台未来的路要怎么走?》等几篇文章被广泛传播 , 各方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蜜淘的经历 。 同行则发了《蜜淘倒下 XXX补血 跨境电商冰火两重天!》、《从淘宝小店到估值近百亿 解密跨境电商XX的成功之道》等PR稿 , 核心观点是蜜淘团队弱 , 烧钱不烧心 , 你不倒谁倒;我在建生态 , 你还在卖货 , 蜜淘你真真是一个low B , 我就是要拿钱烧!死!你!丫!
当外界在谈论蜜淘为什么死的时候 , 跨境电商在讨论蜜淘是怎么被自己玩死的 。 背后的逻辑是希望证明 , 烧钱是能烧出门槛的 , 至少目前已经在清盘 , 看 , 蜜淘已经废了 , 等市场只剩下三个玩家的时候 , 我们再赚钱 , 所以我们不能学蜜淘 , 我们要继续融资 , 积极扩张 ,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至于蜜淘的死 , take it easy , 行业那么血腥 , 它只配做一块垫脚石 。
夜深人静的时候 , CEO们难免会扪心自问 , 本质上自己和蜜淘并没有什么不同 , 只是比它多融了一笔钱 , 或者不如它市场投放激进 。 我又该如何破局 , 该如何讲一个新的故事 , 该如何安抚人心 , 该把更多精力放在外面自己的自有品牌公司了吧 , 主业是不是该转型了 , 这真心是一条不归路 。 狗日的蜜淘 , 你多撑半年等我融完这一轮多好…
被忽略的成本结构
电商有三个核心指标:获客成本、用户留存、毛利 。 一家电商的市场负责人透露 , 目前一个新客的获客成本行业均值已经达到160元左右 , 大部分跨境电商的客户留存不好 , 一半新客一半老客 , 标品的毛利经常是负值 , 非标品的毛利约为10% 。
所谓标品就是奶粉纸尿裤 , 卖的越多亏的越多 。 因此所有的跨境电商都在强调未来可以通过卖非标品盈利 , 或者标品占比优于同业 。 一个被忽略的数据是履约费用 , 即将产品交付到用户手上产生的仓储物流清关费用 , 即便是非标品的毛利 , 依然无法覆盖该部分费用 。 4.8新政之后 , 为了抢夺用户 , 该行业又掀起了一波免税大战 , 由平台补贴征税 , 这无疑是一棵新稻草 。
跨境电商的确重塑了进口产品到达用户手上的价格体系 , 一方面切掉了各级贸易商的层层加价 , 另一方面通过资本补贴降低了端到端的物流成本 。 但随着品牌商对于跨境电商认识的加深 , 越来越多的品牌商不再希望自己的产品在中国市场被低价销售 , 品牌越大 , 反弹则越强烈 。 品牌商一方面需要平衡各个区域的产能和组织体系 , 另一方面也需要保证当地市场有适度的利润进行推广保证品牌溢价 。 走到今天 , 跨境电商越来越扮演了一个为品牌商做嫁衣的角色 , 把非标品在中国市场推起来 , 品牌商自己建立中国公司 , 切断跨境产品供应 , 以Brita水壶为代表的品牌商的觉醒 , 示范作用尤其明显 , 当品牌商认识到中国市场的潜力 , 以及这个市场并非像跨境电商形容的难以搞定的时候 , 阶段性的合作关系随之坍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