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4·8新政”一周年:有中小型厂商倒在路上 , 也有一大波公司获得千万融资 。 
如果说2015年是跨境电商元年 , 2016年便是如坐过山车般的多变之年 。 这当中的起伏 , 很大程度源于政策的“摇摆” , 也就是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新政即“4·8新政”的出台 。 
2016年3月24日 , 财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发布“4·8新政” , 一经推出就引发跨境电商行业人士的强烈反应 。 随后相关部门考虑到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 决定延期执行 。 2017年3月17日 , 商务部发言人做出了明确表示 , 过渡期后将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照个人物品的方式进行监管 。 虽然几经变更 , 但不难看出 , 政府及相关行业人士都在不断完善制度、政策 。 
毫无疑问 , 在经历了政策不稳定的时期之后 , 跨境电商的竞争终究会回归电商的竞争因素本身:运营、供应链、资本等 。 整个行业会经历一系列剧烈的洗牌 , 中小型跨境电商平台发展将越来越难 , 而大平台强者恒强 。 
“摇摆”的新政 
跨境电商新政策之所以引发如此多关注 , 跟近两年来跨境电商的火热有很大关系 。 商务部数据显示 , 2015年 , 国人在海外购物共消费了将近12000亿元 , 跨境电商购买是1800亿元 , 通过保税备货及直邮模式进口的量为150亿元左右 。 
受政策红利助推后 , 商务部在2016年3月下旬公布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新政策 , 因同年4月8日起施行 , 被业内称为“4·8新政” , 自2016年5月11日起给予一年的过渡期 。 
2016年11月15日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 , 为稳妥推进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模式过渡 , 过渡期限将延长至2017年底 。 
从突如其来的“严苛”新政到新政暂缓 , 让很多因政策红利而快速兴起的跨境电商企业经历了过山车式的体验 。 而对消费者来说 , 开始尝到从国内网站直接购买海外商品的甜头后 , “4·8新政”的出台 , 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购物开销 。 
今年3月17日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过渡期后监管总体安排发表谈话称 , 为促进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平稳健康发展 , 经国务院批准 , 现阶段 , 保持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模式总体稳定 , 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暂按照个人物品监管 。 未来 , 结合电子商务法等立法及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发展情况 , 根据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模式 。 
易观电商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涛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去年‘4·8新政’的出台 , 从具体的政策来看:跨境综合税的推出 , 是监管层有意比照一般贸易采取的税负平衡政策;而通关单的推出 , 则表明了监管层更倾向于将跨境电商零售商品当成‘货物’进行监管 。 但去年跨境过渡期的适时推出、延长 , 以及今年商务部发言人的谈话 , 则说明监管层对于跨境电商的监管在摸索中形成了得到各方基本认可的初步思路 。 在跨境电商零售商品按个人物品监管的模式下 , 预计通关单政策在明年会继续暂停执行 , 同时预计跨境综合税会继续征收 , 但税率会有调整的空间 。 ” 
陈涛还表示 , 在“4·8新政”暂停执行前的时间内 , 各个厂商由于对政策的预期出现偏差、准备不足 , 导致恐慌情绪蔓延 , 在尽力清空库存的情况下对保税备货采取谨慎的态度 , 相关数据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 与此同时 , 由于直邮模式较少受到新政的影响 , 因此部分厂商将注意力开始投入到直邮模式上 。 在新政暂停执行后 , 利用保税备货的厂商又开始重新活跃 , 但已经投入直邮模式建设的厂商并没有因此减缓发展的速度 , 这一方面是为了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政策风险 , 另一方面也是充分利用直邮模式的用户信任度更高、商品更长尾的优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