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经常需要检查的项目,同时这两个项目也是判断糖尿病的依据 。但是许多糖尿病患者并不理解,怎么检查了空腹血糖还需要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加重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的相关知识 。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文章插图
首先,我们来看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概念,它们到底是指什么意思?●一、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文章插图
空腹血糖就是指空腹时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而这个空腹就是指在吃晚餐之后一直到第二日早上做检查时要保证空腹8~12小时,这期间就不要再进食食物了 。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文章插图
但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现,往往有一些人将它认为是“饥饿”血糖,那就是在测空腹血糖前刻意长时间去饿肚子 。他们认为饿肚子的时间越长,检测结果的指标就越准确 。所以,他们常常在抽血的前一天晚上不吃饭或者少吃饭,有些甚至刻意拖延到第二天上午10点以后才去抽血检查 。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如果超过10个小时以后的“超空腹”状态,那么就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这时候检测出来的血糖值已经不能代表空腹血糖了 。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文章插图
其实,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因为我们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当身体处于饥饿状态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分解一些储备糖原,这样就会造成血液中的血糖水平失真,从而可能掩盖患者真实的病情 。
而且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如果糖尿病患者空腹时间太长,血糖检测结果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低于实际血糖指标,这就容易被误认为血糖控制得很好;另一种是高于实际血糖指标,这是因为饥饿时间过长的话,身体就会立即调动体内的储备糖原以供急需,这样就会导致血糖水平高于实际血糖水平 。所以 不论是那一种情况,都会出现结果失真,从而误导医生,影响zhi疗,造成误诊,甚至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
总的来说,空腹血糖是反映在基础状态下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一个指标,是目前临床上筛检糖尿病最常用的一个检测项目,同时也是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以及制订和调整zhi疗方案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进行空腹血糖检查前,我们至要保证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 。或许有些人会问,我这段时间可以饮水吗?这个饮水是可以的 。另外,测量空腹血糖的时间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不要超过10:00,而且采血前也不要用降糖药、不要吃早餐、更不要做运动 。
●二、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在临床上一般可以分为餐后半小时血糖、餐后1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 。而我们常常检查的餐后血糖一般指餐后2小时血糖,它是反映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 。也就是说,当我们进食后,食物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如果功能良好的话,即是没有胰岛素抵抗现象,那么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下降到4.6~7.8mmol/L 。但是若储备功能虽好,却由于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抵抗虽不明显,但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较差,那么餐后2小时血糖就会高于7.8mmol/L 。当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时,那么就可以判断为糖尿病了 。
那么这个餐后2小时血糖是如何计算的呢?这其实是从我们diyi口饭吃下去的开始计算,之后过两小时再测得的血糖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