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正式投身新零售之前 , 以张轩宁为代表的永辉高层管理人员一直有创新零售业态的想法 。 2015年 , 永辉形成了第一业务集群、第二业务集群及新业务模块的“三驾马车”业务格局 。 其中 , 第一集群业务覆盖重庆、四川、贵州、河南、河北等八个中西部省市;第二集群业务覆盖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十个东部省市;第三集群重组原有总部各部门及事业部 。
划分一二集群的目的 , 一是搞内部赛马 , 二是方便业态创新 。 上述接近超级物种的人士告诉《财经》采访人员 , 第一集群所管理的区域是永辉传统的优势地区 , 是保障上市公司业绩的定海神针 , 而第二集群最初所管理的上海、江苏等地 , 零售商竞争激烈 , 永辉在当地并不占优势 。 第二集群主要负责创新业务 , 如果效果好 , 才会推广到第一集群 。 “意思是创新不要伤及根本 。 ”他说 。
2016年 , 永辉又将业务划分为云超、云创、云商、云金四个板块 。 云超是以永辉超市和mini店为主的零售 , 是永辉集团的核心业务 。 云创涵盖着永辉除了商超业务之外的所有新业务探索 。 云商和云金则是供应链和金融业务 。
永辉的一系列创新 , 从最开始创办的生鲜类网站“半边天” , 到社区店永辉生活 , 到超级物种和前置仓模式的永辉到家 , 各种模式都尝试过 , 但线上还是没有做起来 , 因为不管是什么模式 , 都要先投入成本 , 都要跟线下抢资源 。 而永辉的合伙人制度下 , 合伙人的分红与利润紧密挂钩 , 本质上是趋利的 。 在市场有限的情况下 , 如果推线上不能给门店带来增量 , 反而会拖累线下店 , 没有人愿意去做这个亏本的生意 。 “有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脑袋(领导层)想让你往东走 , 身体(基层)却不受控制地往西走 。 ”上述知情人士说 。
据他回忆 , 云超和云创用的是同一套OA(自动化办公)系统 , 超级物种扩张时期 , 团队曾在OA上鼓励大家从超市调岗到超级物种 , 但之后就被叫停 。 因为“云超也很困难 , 不能输送利益” 。 云超作为上市公司的支柱 , 很大程度上承担了上市公司对股东的责任 。 包括很多超级物种门店是店中店 , 开在永辉超市内部 , 超级物种照样要给超市付租金 。
2018年底 , 由于云创连年亏损 , 永辉超市将云创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 。 对此 , 张轩宁曾经公开表示 , 永辉云创的独立 , 是为了更好地做业态和模式创新 。 从上市公司剥离之后 , 内部人士一直喜欢说云创和上市公司是“打断骨头连着筋” , 名义上不并表 , 实际上还是有很多联营的动作 。 云创的独立并没有让超级物种过得更好 。 2020年8月 , 云创又重回上市公司体系内 。
对于云创未来的规划 , 在2021年4月30日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 , 永辉超市CFO兼财务总监吴莉敏表示 , 调整了“超级物种”和“永辉生活”的小店这两个业态之后 , 云创更加聚焦在“永辉生活”APP打造 , 用户运营、数智中台的建设 。 以“永辉生活”APP作为自营平台的线上入口 , 永辉门店和仓作为履约实体 , 逐步形成以交易中台、数智中台和商品中台等平台的能力 。 预计2021年云创经营性亏损会大幅减少50%以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