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路调音台最佳调试图 调音台最佳音质调试图( 二 )


(2)中等薪酬
从250 Hz到2000 Hz , 是中低频段 , 是声音的主干 , 在传输和录音过程中最容易损耗 。 2000 Hz ~ 4000 Hz是中高频段 , 对声音的清晰度和亮度有重要贡献 , 也是我们最重要的控制对象 。 如果声音浑浊 , 音色太暗 , 可以调高这个频段;声音太硬时 , 可以衰减使之柔和;声音闷的时候 , 可以调高使之明亮;但是如果提高太多 , 声音会比较刺耳 。 这个频段通常是为语言或歌唱而调整的 。
(3)三重补偿
从4000 Hz到8000 Hz , 高音区能保持平线特性 , 保持平线特性时声音的自然度较好 。 也可以根据音乐的内容和音源的特性进行衰减或提升 , 但要注意衰减和提升都要适度 , 不能过度 , 否则声音会不自然 , 甚至有金属感 。 8000Hz以上是最高音域 , 对音色有重要贡献 , 也属于我们的控制对象 。 可以根据音源的音色适当补偿 。
人耳对音色比较敏感 , 可以直接判断声音是否逼真 。 音色处理不好 , 不仅会使声音单调乏味 , 还会造成乐器或演唱严重失真 。 所以音色处理 , 也就是声音补偿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 说到歌手的唱功 , 对于男声来说 , 大部分人的声音都比较低沉 , 缺少高音 。 为了提高歌唱的清晰度 , 一般可以补偿3kHz的频率 。 对于女声来说 , 高音太多 , 声音“尖” 。 为了使声音大而不太刺耳 , 一般可以补偿400Hz的频率成分 。
所以音质补偿的原则应该是平坦、适度、必要 。 如果声音真实自然 , 保持平坦 , 必要时一定要适度调整 。
整 。 不论对哪一频段进行补偿都需结合节目内容和听觉效果 , 同时还要配合音量调整 , 以达到总体上的平衡 。
实际上 , 我们可以知道 , 我们所进行的音质补偿其实主要都是在围绕着上图的均衡(即通道均衡)来进行 。
2. 音量调整
音量调整有两个目的:一是控制声音信号的动态范围 , 二是调整各路信号的比例关系 。 音量调整需要与音质补偿结合起来进行 , 因为音量与频率是分不开的 。 因此 , 在调音之前 , 对于原声信号的动态电平、频率特性以及现场各路信号之间的比例关系都要了然于胸 , 需要多次试听、反复调试 , 同时还要考虑到未来放音的各种条件和放音效果 。 音量调整要遵循如下原则 。
【8路调音台最佳调试图 调音台最佳音质调试图】(1)动态范围的控制
我们知道 , 各种声源的动态范围大小不一 , 交响乐队可有100分贝的动态范围 , 语言声却只有40分贝左右 。 调音台要控制的动态范围大约在60分贝左右 。 声音信号的动态可以分为强信号、中等信号、微弱信号三类 。 强信号的最高电平要控制在音量表的0分贝处 , 中等信号要控制在-10分贝处 , 弱信号则要控制在-40到-20分贝之间 。 需要注意的是 , 弱信号至少要高于噪声水平6分贝 ,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弱信号的电平来提高信噪比 , 信号音量越大 , 信噪比越高 , 就越能降低噪声 。 要知道 , 噪声是录音和放音的天敌 , 我们调音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降噪 , 而降噪的最好手段就是通过提升信号电平来提高信噪比 。
(2)各路信号的音量平衡
实际演出的时候 , 我们所接触到的肯定是多路输入信号 , 那么 , 就必须注意音量平衡 。 音量平衡就是调整各路声音信号的比例关系 , 声音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电平的高低 , 它与音量平衡息息相关 。 例如 , 在歌手演唱时 , 如何调节好演唱话筒音量与伴奏音乐之间的比例呢?一首好听的歌曲 , 应该是伴奏音乐占40% , 演唱声音占60% , 如果演唱者音色不错 , 可适当减小一些伴奏音乐的分量 , 以突出演唱者的歌声;如果演唱者对这首歌由的旋律不很熟悉 , 容易唱走调 , 合不上拍 , 为了掩饰这些缺点 , 这时可适当加大一些伴奏音乐的分量 。 但在具体操作时 , 应注意不要把话筒音量过分调大 , 更不能演唱音量大大高于伴奏音乐 。 结果显得伴奏音太弱 , 大部分时间里只听到演唱者的声音 , 好似一个人在那里清唱 , 失去了现场演唱的气氛;但也不能让伴奏音太强 , 伴音太强 , 又会“淹没”演唱者的歌声 , 听上去好像只是一支乐队在演奏乐曲 , 体会不出演唱者的情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