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创业者,被CVC骗了

CVC凭借流量、产业等资源优势, 低价入股企业的招数, 不灵了?
“过去, CVC凭借自身产业资源, 拿到了很多低价项目 。 ”深圳某头部机构合伙人黄韵直言 。 但这一优势, 正在减弱 。
“我们拿产业资本的钱就是为了对接产业资源, 不过投资完成后, 他们却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赋能 。 ”从事制造业的赵家全对《融资中国》坦言 。
曾有人将CVC作此形容:产业资本的嫁妆是金条加家电以及老丈人的人际网, 往往会搭配资源, 助力企业的发展 。 经典案例是京东/搜狗拿腾讯的钱、滴滴快的拿腾讯和阿里的钱 。
产业资本资金雄厚, 但也试一把双刃剑 。 在投资时, 往往会在估值上对企业有更苛刻的要求, 甚至是把资源折现成现金 。 这招玩得最炉火纯青的就是百度, 在投资爱奇艺以及去哪儿等公司的时候, 都是签订框架协议保证未来n年带来多少流量, 并将流量折价成为投资款 。 或者要求投出去的现金, 必须有多少用来购买百度广告 。
背靠产业资本, CVC正走在分化的路口:一边是以字节跳动、腾讯为首的互联网大厂, 正在通过雄厚的资金开始攻城略地般的买买买, 将产业资本做到极致;另一边, 一些CVC则面临着对外没有估值优势、对内无法完全独立的两难问题 。
一直以来, 产业资本都绕不开一个问题——集团老大的意志 。
内部的出资意愿, 都决定着CVC投决的独立性 。 “在CVC做合伙人, 是按照投决的意见?还是听集团的管理?”胡一明是一家产业CVC的合伙人, 他也在疑问 。 “未来, CVC如何市场化?半个身子要独立、半个身子还在集团, 我们作为CVC如何走一条‘中间路’?”
01CVC是不是“傻钱”早几年, 创业者对于CVC的看法还是“最后一轮融资”, 一些创业者看来, “与风险投资人合作是为了获得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还有人说, “我们还没到与风险投资人合作的时候——我们会在A轮融资结束后给你打电话 。 ”
CVC似乎成了接盘侠, 更一度被认为是 “傻钱”, 倾向于过度支付 。 曾有一位知名的美国风险投资家, 极度的不看好CVC模式, 他看来, CVC就是傻钱, 因为战略意志太强 。 “当创业者的业务违背CVC集团的业务发展时, CVC会极力阻止 。 ”
与传统财务投资要求财务回报为唯一标准不同, CVC的出发角度大多数都是以产业为视角, 除了自身业务需求之外, 还有挖掘产业早期机会, 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等诉求 。
近几年, CVC的投资阶段逐渐前移, 投资逻辑也逐渐成熟 。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自有资金试水投资, 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投资逻辑 。
IT桔子数据显示, 2011年后创立的互联网公司平均成立2年后就开展投资了, 而传统公司平均成立14年后才开始投资之路 。 比如, 尚未实现上市的喜茶, 已经在投资上做的风生水起了 。 这不难理解, 互联网公司本身比传统企业更早接触风险投资;同理, 2011年后国内风险投资业更发达, 新的互联网公司一出生就接触到了VC, 比老牌互联网公司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他们成立不久便跃跃欲试对外投资 。
从2011年至今的十年时间, CVC飞速发展, 早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傻钱” 。
从趋势上来看, 除了成立直投部门做产业投资外, 很多产业集团开设外部投资, 或与第三方合作、或进行独立基金运营的探索 。 在募资方面, 如果是在内部设立战投部门, 大部分是集团出资, 鲜少有募资的烦恼 。 而如果是较为独立的运营基金, 内部出资仅占一半或更少, 还是要进行市场化募资 。
从投资看, CVC凭借着背后的产业资源, 低价拿下了很多项目 。 比如, 对于字节跳动、美团这样拥有流量的巨头而言, 企业可以通过他们的入口快速起量, 这远比单纯的财务投资更有吸引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