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必备素材积累 作文素材积累摘抄大全高中( 六 )


很快, 富翁就吃完了, 随后拿起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 大口吃起来 。
青年马上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瓜虽无青年的瓜大, 却比青年吃得多 。
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 那么富翁占有的利益自然比青年多 。
吃完西瓜, 富翁对青年说:”要想成功, 就要学会放弃, 只有放弃眼前利益, 才能获取长远大利, 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 ”
(四)和为贵思想协调人类发展
在20世纪, 人类开始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重要性 。 一些学者更发现已有基本理论观念存在问题, 导致人类社会提系列危机的存在民族冲突、文化冲突日益激烈, 甚至有人放言, 文明冲突将代替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成为世界的主题 。 针对这种现象, 专家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生的话说:人类要生存下去, 就必须回到25世纪以前, 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
一些学者认为, 在道德伦理层面, 孔子智慧可以起到主导作用已为大家公认 。 两千多年前, 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 ”和”主要指多样性的统一, 多样性是”和”的先决条件, 同时亦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 。 事物仅停留在多样性是不够的, 还要多种事物和谐相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 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 。 和谐以共生共长, 不同以相辅相成 。 人类社会的发展表明, 少数几个大国瓜分世界的局面是不可能长久的 。 把栏杆拍遍”语出辛弃疾的《水龙吟》, 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 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 他常常凭栏静立, 怀想世事, 唏嘘独语, 或以手拍栏杆 。 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 几回醉把栏杆拍” 。 所以, “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 作者认为为辛弃疾造像, 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 。 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 我们读出了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待、企盼……
这是一篇带有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 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 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 。
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穿插引用了他的八首词, 这些词几乎都是辛弃疾的代表作, 作者在引用这些词作时既没有一引了之, 也没有详加赏析, 而是结合人物的命运作了精当的点评 。 作者首先总评辛弃疾的由行伍经历到弃戎从笔的无奈:“南归之后, 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 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 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 血溅战袍, 而只能笔走龙蛇, 泪洒纸笺, 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 ”这里有“钢刀利剑”与“羊毫软笔”的对比, 这里有“奔走沙场”与“笔走龙蛇”的对比, 我们还透过“只剩下”、“泪洒”等词语真切感受到作者对诗人的同情和惋惜 。
作者主要是从词作的内容和读者感受的角度来评说的, 引《破阵子》时作者说“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引《水龙吟》时作者说“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声悲怆的呼喊”;引《菩萨蛮》时作者解说道“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 月未圆, 山河碎, 心不安”;引《永遇乐》时作者提醒读者辛弃疾在“自嘲自己的姓名”;引《摸鱼儿》时作者感慨道“今天我们读时, 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 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 或者是一行泪”;引《水调歌头》时又告诉我们辛弃疾在“咀嚼自己的寂寞”;引两首《丑奴儿》时看似在谈词的风格, 仍然揭示了辛词“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 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的特点 。 寥寥数言, 一语中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