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流量密码”的《导演请指教》,却少了对内容的敬畏心

“热闹”过后,这档综艺能留下什么?
鹅厂出品,《演员请就位》的姐妹篇《导演请指教》近期一开播,立马就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和群嘲,一年一度的大型撕X综艺又来了 。 目前,4.1的豆瓣评分着实有点刺眼,在各种名场面和热搜源源不断制造着流量的同时,这个不及格分数,更像是观众对节目口碑的一次集体羞辱 。
16位导演各自拍摄指定主题的短片进行PK,四位制片人、影评人和观众投票打分,《导演请指教》的初衷看起来相当不错,但打着“给新导演平台”、“打造影视行业微缩图鉴”的旗号,节目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是一地鸡毛,点评环节的狗血吵架超越了作品本身,综艺效果拉得太满,反而伤害了节目的主旨和深度 。
其实,《导演请指教》中的一些作品和观点还是很有深度的,节目也在有意展现影视行业里的诸多乱象,但这些价值在博眼球、炒话题的喧嚣声浪中显得微不足道 。 鹅厂将过往的“流量密码”套在导演综艺之上,通过剪辑、冲突等制造热点,想方设法调动人们的戾气和负面情绪 。 这部设计巧妙的大戏看起来火花四射、话题十足,但就怕“热闹”过后,什么也没留下 。

找到“流量密码”的《导演请指教》,却少了对内容的敬畏心

文章插图

01这不是一场平等的交流16位导演同台竞技,在2天之内拍出一部挂靠大IP的短片,除了作品公映,导演还需要面对制片人、影片人、观众之间的“辩论”大战 。 很明显,《导演请指教》在规则设置上就在刻意“搞事情”,通过高密度的矛盾和冲突来制造话题 。
几期节目看下来,观众印象最深的就是各种吵架场面,毕志飞和演员之间的冲突,导师和影评人、观众之间的互怼,影评人和观众之间的较量,都火药味十足,大家吵得不可开交 。 各种唇枪舌剑的battle早已超越了导演的作品,也似乎让节目与其“挖掘、扶持优秀导演”的初心渐行渐远 。
节目中还有一个特别设置——观众手中的“离席键”,这代表着影片的上座率 。 观众可以在观看影片时随时点击按钮离席,当200位观众有超过80位离席,影片便会停止播放 。 前2期节目将近180分钟时长的正片里,只播出了4位导演的短片,一部短片可能场外的线上观众非常喜欢,正看得兴起,结果现场观众纷纷按了“离席键”,看了一半戛然而止实在太扫兴了 。
在“离席键”规则之下,梁龙导演的默片《疯狂的外星人》成为第一个牺牲品,观众给出的理由几乎是一样的,就是从影片中看不到导演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 而专业影评人却对该作品夸奖有加,并居高临下教育观众:我们是在用经验去引导你们 。 不甘示弱的观众马上回怼:听一下你们的专业鉴赏再去看,我觉得电影拍成这样的话就失败了 。
找到“流量密码”的《导演请指教》,却少了对内容的敬畏心

文章插图

这样的争论在节目中随处可见,影评人赛人说,没有好的导演,不可能会有好的表演,郝蕾立刻怼回去,让赛人先去学表演再说 。 方励则在节目中大吼“你们这是在捧杀”时,就像恐怖片的一惊一乍 。 很多时候,台下的评论者吵成了一锅粥,反倒是参与的导演新人们被晾在了台上,他们根本没有机会进行阐述,作品的意义已经被几位岁数大的具有话语权的评委给建构了 。
找到“流量密码”的《导演请指教》,却少了对内容的敬畏心

文章插图

这不是一场平等的交流,影评人团队和观众垄断了话语权,为了一些所谓的真理吵得面红耳赤,真正的一线创作者们只能站在台上像个马戏团的猴子在被观看,他们本应该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去阐述创作的心路历程和相对时间的内心世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