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增长亏损收窄,万物新生有护城河了吗?

双11落幕之后, 一年两度的手机换新潮也随之过去 。 截至11月12日的京东双11自营手机销量榜显示, 仅iPhone12+iPhone13就售出了超过300万台, 小米、荣耀、OPPO、VIVO等品牌销量也超过50万 。
年年有人换新机, 动辄百万计的旧机去哪了?这就不得不说到双11之后的风潮——卖二手“回血” 。 当下, 爱回收、闲鱼、转转这些二手交易平台成为了更多用户的“刚需” 。
北京时间11月18日, 爱回收母公司万物新生对外发布新一季度的财报 。 作为目前唯一专注二手3C产品交易和服务的上市公司, 当“买旧不买新”成了独特的产业链, 它无疑能反映一些市场潮流和消费观念 。 这个市场又有怎样的想象空间?

营收增长亏损收窄,万物新生有护城河了吗?

文章插图

二手3C市场逆势增长, 押注线下店需长期判断
此前Canalys发布报告称, 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较第二季度有所回暖, 但智能手机出货量7880万部, 同比下跌了5%, 只基本恢复与去年同期持平 。 另一家权威数据机构IDC给出了类似的结果:2021年第三季度,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8,080万台, 同比下降4.7% 。 并且, 这都只是出货量, 而不是最终销量 。
当前的市场状况透露出, 新机市场饱和的情况下, 消费者反而对二手电子产品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 这给了二手行业的玩家“做大做强”的机会 。 以万物新生本季度发布的财报来看, 其收入同比增长48%, 从2020年第三季度的13.3亿元增长到19.6亿元 。
万物新生围绕二手电子产品形成的商业模式是1P+3P, 分别对应销售产品, 和给其他二手交易商家提供定价、质检等服务 。 也就是说, 万物新生既是“淘金者”, 也是“卖水人” 。
1P是产品销售相关的收入, 本季度较去年同期增长45%至16.6亿元, 正对应着当前二手市场的火热 。 CIC的报告指出, 中国二手3C电子产品在2020年的交易量为1.89亿台次, 到2025年, 这个数字有望以24%的年均增长率提升到5.46亿 。 市场流动性还会进一步增加, 相应的会推动更多商家加入这场循环盛宴 。 一方面让市场更繁荣, 另一方面也会加大自营的竞争 。
针对商家的3P业务因此诞生, 万物新生利用自己的经验、技术、设备、资金等优势形成对第三方商家的服务, 把自己“植入”到交易流程, 避免产生市场扩大, 但份额被商家瓜分以至于陷入过度竞争的情况 。 本季度其净服务收入增长67.3%, 从2020年同期的1.777亿元人民币增至2.973亿元人民币 。
值得关注的是, 这一部分收入既取决于总市场规模, 也与万物新生收取佣金的额度相关联, 财报显示, 这一季万物新生平台综合收费率持续提升至4.6%, 去年同期为4.3% 。
可以总结出, 万物新生要实现增长, 方式不外乎两种, 一是二手市场继续火热加上合理推广, 带动规模增长;二是通过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获得消费者及商家的认可, 支持其收费能力和收费率的进一步提升 。
前者已经在明显演化, 这可能与Z世代走到消费聚光灯下有关 。 今年以来, 连二手奢侈品领域都迎来规模大涨、融资兴盛的红利期, 如果消费者开始信奉“买旧不买新”, 二手电子产品这种纯消耗品领域情况只会更加明显 。
因此, 目前占据收入大头的产品部分具有自然的增长性, 而服务部分相对更复杂 。 两者共同隐含的问题是, 二手市场竞争并不小——爱回收合并拍拍, 转转合并找靓机, 快手高调入局, 闲鱼押注C2B2C, 赛道上的玩家们从融资到业务全面进入赛马阶段 。 万物新生如何保证在供应链层面, 自己“买得进来, 卖得出去”, 商家还愿意为过程服务付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