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纷纷“搭车”元宇宙概念,是噱头还是风口( 二 )


在主题公园服务提供商、深圳世纪光华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洪涛看来 , 人类对浸入“梦想时空世界”的追求永无止境 , 尤其是伴随互联网长大的“Z世代”更是如此 , 元宇宙切合了这一需求 。 无论是旅游景区还是主题公园 , 能否提供极致沉浸体验的超凡场景 , 直接关乎景区能不能吸引更多年轻客群 , 这也是旅游行业对元宇宙概念更加敏感的原因 。
元宇宙应用场景还有多远
事实上 , 在元宇宙概念大火之前 , 其涵盖的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及沉浸式体验 , 在国内各大旅游景区景点已有一定范围的应用 。
以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前几年推出的95米“高空VR过山车”项目为例 , 该项目以飞越上海城际高空为主题 , 将虚拟现实技术与明珠塔原有的传统过山车结合 , 运用大量数字技术突破视觉和感官局限 , 让戴上VR眼镜的游客宛如乘坐过山车穿梭在陆家嘴的摩天大楼之间 , 效果颇为逼真、刺激 。 但无论游客表现如何 , VR场景中提前设定的画面并不会变化 。
而在元宇宙中 , 当游客体验类似的高空过山车时 , 眼前的画面会同步出现游客的个人虚拟形象;当人们因兴奋而尖叫、或者因害怕而抓紧扶手时 , 画面中的自己也会做出同样的动作……这意味着 , 元宇宙中的个体和现实中的个体行动完全同步 。 并且 , 人们在现实中采取的行动 , 又可以反过来影响虚拟世界的情节发展 。 当游客不再是虚拟情境的“局外人” , 这种参与感和互动感是空前的 。

旅游景区纷纷“搭车”元宇宙概念,是噱头还是风口

文章插图

东方明珠VR过山车视觉效果
另一方面 , 元宇宙核心要素之一的数字技术 , 近年来在旅游领域的应用也突飞猛进 , 且在一些景区已产生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令旅游行业对元宇宙有了更迫切的探索愿望 。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 , 是敦煌研究院早年与美国西北大学、梅隆基金会共同开展“敦煌壁画数字化和国际数字敦煌档案项目的合作研究” , 通过技术合作和引进 , 建立起了一套平面壁画数字化的技术实现的方法 , 完成了莫高窟已经公开发表的20余个典型洞窟的全面数字化作业 , 为推进敦煌壁画数字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
这个过程中 , 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获取高精度壁画图像摄影反转片 , 采用数字扫描方法得到壁画的数字图像 , 经过几何纠正和色彩还原等图像处理得到较高质量的数字图像等技术一一被实践 , 绝非单一的景区能够完成 。
正在打造《大唐·开元》的大唐不夜城 , 也已在数字化产品上小试牛刀 。 11月3日和4日 , 蚂蚁链宝藏计划上线了西安首个3D建筑模型的数字藏品“大唐开元·钟楼”、“大唐开元·小雁塔” , 每个数字藏品共发行10000份 , 上线后数秒即全部售罄 。 其中 , “大唐开元·钟楼”的售价为19.9元 。 用户购买后 , 通过蚂蚁链技术上链确权生成唯一的数字凭证 , 保障用户在购买、收藏等环节的真实性、独特性 , 有效保护文物数字版权 。
旅游景区纷纷“搭车”元宇宙概念,是噱头还是风口

文章插图

大唐 开元钟楼数字藏品
无论是VR过山车还是数字藏品 , 这些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传统文旅产品的传承创新 , 都令旅游景区离元宇宙的距离更近一步 , 也令文旅行业将元宇宙视作新的风口 。 基于此 , 在资本和技术助推下 , 元宇宙应用场景在中国景区落地的愿望并不渺茫 , 问题在于最先在哪个景区实现、以及需要的时间会是多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