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民的互联网世界

谁才是真正的香格里拉?
车子翻过最后一个垭口 , 浅丘和绿地从山下铺陈开来 , 这里是位于金沙江与哈巴雪山中间的一个苹果庄园 , 没有商业化和如织的游人 , 一切安静而自然 。 今年9月下旬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张奕凡在此停留三五天的计划拉长成一个月 。
起初这次出行只是单单去看看朋友、散散心 , 但待了三五天后这里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一些地方的风物和景观深深吸引了他 。 围栏里 , 现代技术所支撑的苹果树随风摇曳 , 享受着山谷里充足的水热环境 。 缺乏娱乐和社交使得这里的年轻人用手机社交平台和自媒体创造出只属于他们的小微亚文化 。
【边民的互联网世界】看似简单的生活也有其内生的张力和逻辑:庄园和附近村庄的往来和人情往往表现为工作雇佣与报酬 , 寂静的纳西族村庄少了歌舞的修饰 , 村民们都在忙着农活和自家的份内事 。 在庄园里工作的年轻人隔着手机屏幕所连接的是范围更大的本土民族娱乐 , 或二次元的元宇宙 。 在这其中有“自娱” , 也有“他娱” 。
以下是张奕凡的自述 。
#01“香格里拉”和苹果庄园1933年 , 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了位于中国群山中神秘的“香格里拉”——一个美好的乌托邦 , 吸引了大批西方背包客前往滇西北寻找秘境 。 在国内 , 滇西北作为“在路上文化”、“文青情怀”的“重镇”也已多年 。 疫情爆发后 , 在出境受限的大背景这样的叙事愈加深化 , 以至于我在川滇交界处凉山州的偏远山村也能遇到当街直播的主播 。 这无疑再一次让西南山地核心区域的滇西北走上“他者化” 。
谁才是真正的“香格里拉”?Shangri-la究其本质是一个概念 , 而原本叫做中甸县的现“香格里拉市”实为借壳上市 。 2001年 , 云南中甸在与丽江、丙中洛 , 四川稻城和西藏林芝争夺“香格里拉”的大战中获胜 。 改变是显著的 , 更名前后的游客流量有着天壤之别 , 支柱产业从伐木业到旅游业的蜕变让更多普通民众从中得到了甜头 。
今年9月下旬 , 我沿着丽江到香格里拉的东环线前往位于三坝纳西族乡苹果庄园 , 既定的三五天来访在不经意间变为了一整月 。 这里被造型各异的群山所环绕 , 森林与草甸分布在果园周围的浅坡上 , 每日清晨迎着朝阳在山间小道上徜徉 , 身体似乎回到了十八岁 。

边民的互联网世界

文章插图

图|苹果庄园附近的风光
傍晚 , 我会到附近的纳西族村庄走访 , 那里已鲜见纳西族文化的痕迹 。 村里的老人告诉我 , 这源自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动荡 , 村里的东巴经书被烧毁殆尽 , 东巴们被批得很厉害;丽江旅游开发后 , 村里还会做东巴仪式的人都跑去丽江挣钱了 。
这是一个安静的村庄 , 空心化并不厉害 , 外边的世界不断变化 , 这里却波澜不惊 。 在果园农作区和住宿区相连的道路上 , 一块显眼的大型告示牌上用几句话道明了苹果产业园区的目标和愿景:为本地村民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均收入 。 我停留的时日正是果树丰产的农忙时节 , 天气晴好时村民们时常在苹果庄园里劳作 , 与公司的正式员工们相互协作早有默契 。
一日夜里闲谈间 , 苹果庄园经理谢哥对我说:“还有什么比‘香格里拉’的招牌更珍贵的呢?”设计精美的果品包装盒上用飘逸的字体写出“来自香格里拉的馈赠” , 这对于千里之外江浙沪消费群体来说无疑自带吸引力 。
边民的互联网世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