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关注某人在某话题下的内容 , 如何实现?

文章插图
想起一个非常有时代前瞻的判断 。
2013年初看过「连线」杂志一篇稿子 , 说互联网从网站的空间结构走向Facebook和Twitter的时间流结构 。 空间是静态的 , 时间是流动的 , 搜索引擎和电商是基于静态网页商品构建的会率先被影响 。
世界流从“找找看有什么收获”走向“供我所需” , 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将会转向对全球数字流的持续追踪 。 典型案例就是Facebook在2010年推出了“Like”按钮 , 用户可以将他们喜欢的人物、地点、内容与事件传输回Facebook跟好友分享 , Facebook也靠这个按钮获得了更多关于用户的活动流和兴趣图谱 。
但时间流的产品设计很快也遇到了问题 。 关注的人和内容都不是越多越好 , Twitter的CEO和产品发展路线就一直摇摆 , 输入框在“What are You Doing? ”和“What’s Happening? ”中间来回切换 , 结果错过了Instagram和Twitch的图片、短视频和直播机会后 , 固化的用户认知难以改变 。 2016年4月 , Twitter将自己在苹果商店的类目从社交网络更改至新闻 。
时代今天已经发展到了猜你喜欢 , 当你打开抖音和TikTok , 你无需再去关注任何人 , 平台会自动为你推荐一批当下高热内容和一些跟你相关的内容 , 可以更简洁地完成内容流冷启动 。 这其实是因为推荐算法解决了社交产品的先天设计缺陷 。
分享Eugene Wei一篇关于社交图谱和下一代社交产品的博文 。 他认为初代社交产品的设计存在先天缺陷 , 即基于社交图谱实现冷启动 , 并以此去计算我们的兴趣 , 但我们的社交跟兴趣并不总是一致 。 我们关注一个人 , 但并不一定喜欢这个人的所有话题;我们被一群人关注 , 当这个群体变广泛时 , 我们可能不讨喜 。 随着在某个平台上的社交图谱变得越大 , 兴趣偏离就越远 。 但用户是很懒的 , 不会主动取关 , 修剪和调整他们的社交图谱以改变内容流 , 用户只会流失 。
下一代社交媒体应该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如果连接的人是完全陌生的 , 你将如何建立足够的信任?如果应用程序的主干是一个内容提要 , 这个提要是否必须完全来自用户所关注的账户所发布的故事?它是否必须从这些账户中挑选候选人?feed甚至是你的用户之间健康互动的正确架构吗?增长团队也需要知道好的和有害的图谱增长是什么样子的 , 这样他们才能制定出更符合长期愿景的战略 。
具体地说 , Facebook、Twitter等都存在这种问题 , 他们鼓励添加好友 , 但是不断加好友就是在不断添加内容源 , 最终产品的feed再也看不下去 。 它们有做一些尝试去修补 , 比如Twitter改变了按时序推送 , Facebook也改成算法推荐 , 但这只是修补问题而非真实解决问题;豆瓣曾在2014年初推出新的社区达络 , 主打功能是「我只关注某人在某话题下的言论内容」 , 希望通过人+主题的二维筛选形式来保证产品信噪比 , 可但是还没等用户学习好这种操作产品就已经关了 。

文章插图
微信与它们略有不同 , 基于通讯工具建立的实用性网络 , 朋友圈和视频号都只是一个插件 , 没有社交媒体那么多的地位动态驱动 , 微信也不那么专注于一个单一内容流;
而TikTok是一种新尝试 , 它是基于兴趣图谱去启动和构建 。
原文标题为And You Will Know Us by the Company We Keep , https://www.eugenewei.com/blog/2021/9/29/and-you-will-know-us-by-the-company-we-keep , 由Eugene Wei授权乱翻书 , 陈琭翻译 , 略有删节 。
- 【Soul】黄子扬:社交元宇宙符合Z世代社交新趋势,是与现实平行的虚拟世界
- 中国移动特种光缆产品集采结果:中天亨通、长飞等8家企业中标
- 从机票、酒店到出境游,你囤的旅游产品“真香”吗?
- 软件设计师证书含金量? 软件设计师证怎么报名
- 豌豆公主成为跨境电商进口医药产品试点资格企业
- 求推荐去妊娠纹最有效的产品?
- 有哪些适合40岁人的瘦身效果好的产品?
- 微信如何恢复扬声器模式
- 一个手机怎样查两个人的核酸检测
- 携程直接人工客服号码? 携程怎么跳到人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