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北漂留下可能只需要一个理由 |真实买房计划

《真实买房计划》第五期,著名媒体人、作家潘采夫和中骏·云景台营销负责人高峻,同36氪未来地产主理人李欣悦坐在一起,聊了聊购房置业的期待、焦虑以及北漂族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方式 。
「我觉得“漂”这个词,就是没有交够五年的社保,还没有购房资格,买了房就不漂了 。 」这句话出自北漂青年题材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可能代表了大部分北漂一族的心声 。
剧中女主角乔夕辰从东北小城来到北京上学、工作,无法忍受在合租房里与陌生人共处一室,于是换到租金更贵的一居室 。 为保护最起码的个人隐私而“付费”,是许多“北漂人”都有过的经历 。 这看似是“消费升级”,实际上只是满足最基本的生存所需 。
在大都市,他乡的人都可以租到临时的“住所”,买下一套房子安家却是大多数人的幻想 。 在职场中披荆斩棘、脱颖而出,具备了一定的购房及还供经济基础后,一部分北漂人又将陷入新的困惑和纠结:什么样的房子既能容下肉身,又能安放灵魂?
11月26日,由36氪策划的互动访谈类节目《真实买房计划》第五期在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平台同步上线 。
著名媒体人、作家潘采夫和中骏·云景台营销负责人高峻,同36氪未来地产主理人李欣悦,在节目中聊到了北漂青年对于购房置业的期待、焦虑以及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方式 。

让北漂留下可能只需要一个理由 |真实买房计划

文章插图

《真实买房计划》第五期:此心安稳,不惧远方
1关于房子的执念
在对谈过程中,三位嘉宾达成了一个共识,「住更好的房子,是他乡的年轻人在一个城市生活下去最大的动力 。 」
“漂着的人”想要在城市中安个家,既能容下肉身,也能安放灵魂 。 如何留住“漂着的人”?也是城市本身的挑战和机遇 。
36氪未来地产主理人李欣悦表示,26岁左右踏踏实实工作的年轻人,普遍具备在北京整租一套小户型(约6000元)的经济能力,从这起才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幸福感骤然而生 。 但从独立租住到买下第一套房,将经历漫长的过程 。
作家潘采夫谈到,他本人刚来北京时,虽然收入不多、工作不稳定,但从未想过离开北京 。 北京在陆续出台鼓励年轻人留下来的政策,「有更多的长期居住群体,这个城市才更有利于年轻人创业发展」 。
几位嘉宾也谈起了各自选择第一套房时所考虑的优先因素 。 作为自由作家,潘采夫不必朝九晚五,他的第一套房最重视周边环境,以便于激发写作的灵感 。
中骏·云景台营销负责人高峻回忆,他的第一套房考虑的是周边配套——女儿步行可达的学校,老人散步可达的公园,随时可以光顾的超市 。 「这样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做更多的事情」 。
潘采夫和高峻都肯定了「半小时生活圈」的重要性,因为居住空间周边的配套丰富程度,往往与生活幸福指数成正比 。
2第一套房不必留遗憾
「如果居住的社区像一个小镇,为什么还要回到自己故乡那个小镇呢?」潘采夫认为,当代北漂青年比前辈们更加注重综合性的居住体验 。
在大都市的“水泥森林”中,年轻人如何找到一座承载美好生活的「小镇」?
中骏·云景台项目对2000组业主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25-30岁的客群占比20%,业主年龄在31-35岁之间且为“三口之家”的客群,占比达50% 。
一部分年轻人碍于有限的预算,不得不牺牲第一套房的居住体验,选择密集的塔楼 。
而在高峻印象里,最美好的生活场景是「躺在家里能和女儿一起看云」,这是低密度洋房能做到的 。 在规划为6层洋房的中骏·云景台里,“看云”的温馨场景可以轻松实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