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指向何处,这里有100位点灯人为你拨开迷雾

「FUTURE系列」高成长力新消费品牌谜底揭晓↓↓↓
文丨杨亚飞
人们不会忘记2020 , 但历史该如何记住2021?
比起跌宕起伏的上一年 , 消费市场即将翻篇的2021年 , 很难不让人觉得朴实无华 。 一个真实且略显残酷的景象是 , 一年前可能拥挤无比的赛道 , 如今已是十分冷清 。 在资本追逐与业务成长神话衬托下 , 即便相邻的两个时间窗口 , 消费市场热与冷的巨大情绪落差仍清晰可见 。
作为消费创投领域的长期关注者 , 36氪亲身见证了刚刚发生过的起与落的不同版本 。 换做过去 , 这种周期转化显然需要更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从这个角度来说 , 我们是幸运的) 。 无关“九死一生” , 这是关于新品牌崛起过程中不确定性一面的真实写照 。
并不否认 , 竞争环境越是激烈 , 优秀品牌愈发出彩 。 自2020年开始 , 我们在咖啡馆、微信群、朋友圈、BP、发布会等各种场景下 , 从各个从业者的叙述里 , 陆续听到了各种“中国版xx”的可能性 , 对标巨头企业不乏星巴克、宝洁、联合利华、雀巢、优衣库等国际巨头 , 背靠这片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 , 我们也确实从这些明星新秀里 , 看到了未来的绝对龙头的可能 。
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 , 资本市场的出手正变得困难 , 传统的估值逻辑似乎很难在过去一段时间看到合适的应用 。 尤其是当原本只关注中后期投资的机构也杀入早期市场时 , “比贵更贵”的估值现象更高频出现 , 对于赛道明星品牌 , 估值快速上涨的融资情形比比皆是 。 反之亦然 。
一个品牌的成长上限 , 通常被认为是由市场规模决定的 。 但仍无法忽略的是 , 那些真正跨越时间周期的优秀品牌 , 不只是“做时间的朋友” , 在品牌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必然做了一些独特的选择 , 或者说“做了一些难而正确的事 。 ”
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时刻 , 正如你们所见 , 36氪面向整个消费品牌市场做了一项调研 。 出发点很简单 , 希望寻找到那些无论是泡沫还是沉寂时期 , 总能展示出强劲生命力的少数人 , 帮助消费品牌市场的从业者拨云去雾 。
当然 , 我们也意识到 , 在“人人皆有标准”的消费领域 , 定义“强生命力”本身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 消费领域最令人着迷的一点也恰在于 , 关于品牌好与坏的评判 , 你可能会在不同人口中 , 听到截然相反的答案 。
但总有一些规律可循 。 一方面 , 我们希望从更均衡的角度出发 , 包括设置了「模式创新力」、「产品增长力」、「行业竞争力」、「品牌势能」、「资本影响力」等五个大类维度 , 并分配了相应的权重 , 同时将这些大类逐个拆解出相应的二级、三级指标 。
此外 , 尽管我们不愿意错过每一个优秀品牌 , 但还是设置了调研门槛 , 其中之一是“年营收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
关于这一点 , 有必要进一步解释 , 这个数字起初定的是1亿元人民币 。 这主要有两方面考虑 , 一是中国消费市场的庞大受众基础 , 绝大多数细分赛道市场规模都在百亿级、千亿级 , 中腰部以上的品牌几乎都可以轻松实现 。 更不必说 , 那些单场动辄“千万级”、“亿级”的直播带货销售额 。 (品牌们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也验证了这一点 , 大多数年营收在亿元到数十亿不等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