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助产-林巧稚接生的大人物

林巧稚:我厌倦了人们说女人的世界只有爱情
 
1983年的春天,林巧稚像往常一样走进病房 。医生的嗅觉使她对自己的身体状态一清二楚,但医者的使命让她行事如昨,又接生了六名婴儿 。
 
第二天,她与世长辞 。
 
“万婴之母”“妇女的保护神”“鼓浪屿的女儿”等称号是世人给予她最高的褒奖 。
 
弥留之际,人脑海中总会快速闪现自己的一生 。她的出生、行医再到生命的终章都密密麻麻布满历史的针脚,编织成了一段段不平凡的传奇故事 。因为林巧稚的一生,处在动荡的20世纪 。

林巧稚助产-林巧稚接生的大人物

文章插图
出生:“母亲的心酸产物,父亲的得意作品”
 
林巧稚并不是在饱受期待中出生的 。在她之前,母亲已经陆续生了两男三女,快四十岁了 。父亲在南洋谋生,几年才回家一趟,只留母亲含辛茹苦将孩子养大 。
 
若说起来,林巧稚的父辈,用“彼岸的男人,此地的女人”来概括再合适不过 。出于历史和地理原因,闽南男人都有到东南亚谋生的传统,年少随父下南洋,成年后回乡娶妻生子,复而携幼子继续出海谋生,周而复始,一代又一代延续这一古老的使命 。
 
而无数的女人们则成了“生育机器和守护祖祠、替男人输送劳力的工具” 。未来对于她们充满多种不确定性,很难用幸运和不幸来二元划分,只能看谁比谁少受点苦罢了 。
 
顺利女人的一生是有序的流水线,婚后立即怀孕生子,几年送走远去的丈夫和儿子,余生尽数着其归期度日 。但更多人却是命途多舛的:生女仰人鼻息、饱受冷眼,甚至要对女儿的出生与夭折冷眼旁观 。苦熬多年或许能幸运生子,但大多人的结局是为此而殒命 。丈夫却可以有无数选择——可以在南洋另娶做小,可以有人照顾,可以在天南海北任君闯荡 。
 
这是林巧稚出生的背景,林母是同时代女性中相对“顺利”的人:丈夫林良英早年在新加坡受教育,思想开明,既没有将幼子带走,也不对幼女施加诸多偏见 。但家中日益繁重的生计负担却不得不让林母对肚子里的这个生命五味杂陈了起来 。
 
“如果生了男孩,再哭也要养下来,如果是女孩儿,就不要了 。”
 
林巧稚被母亲视为多余,刚出生就被弃到床脚 。好在父亲及时回家,且因小女儿诞生于自己人生最为志得意满之时,因而视其为锦上添花,颇为得意了一阵 。
林巧稚助产-林巧稚接生的大人物

文章插图
萌芽:“那极端痛苦的一幕,林巧稚意识到女人的不易”
 
“阿咪”是林巧稚儿时的昵称 。她喜欢唱歌,整天都在哼着什么,常常是东拼西凑、牛头不对马嘴的东西 。有的甚至是小孩子、女人家不宜出口的小调 。但她小,不懂意思,敢唱,尽管颠三倒四的,却也唱得如痴如醉 。父亲听得高兴,就管她叫“哆来咪” 。久了,简化为“阿咪”“咪仔” 。
 
小时候的咪仔,有一股难得的钻研精神,但在其国文先生来看,这叫“钻牛角尖” 。
 
林巧稚往往一脸正经地问:“先生,你说上帝和女娲谁厉害?”
 
先生搪塞道:“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
 
“我觉得她们一样了不起 。所以,女的不比男的差!”
 
这是父亲教给她的,她想:“从小父亲就告诉我,男人可以做的事情,女人也可以做 。”
 
可在那些年,一些女孩子从五六岁起就朦朦胧胧地懂得,嫁人、生子是女人命运中最重要的事,既而走向了母亲们当年走过的流水线般的人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