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微信群”谣言背后:总有人用阴谋论湮没常识( 二 )


数据库泄密的可能性
如果从数据泄露的途径来分析的话,数据泄露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包括:窃密、泄密、失密 。 而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是有关腾讯云是否有泄露数据库嫌疑,即云企业是否会有泄密的可能性 。
我们知道从PC互联网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移动设备使用云应用程序已经成为主流趋势,这也就使得应用程序层的安全至关重要 。 云厂商会采取针对数据进行硬性隔离与数据优化控制的方式,保障应用中数据的安全性 。
对于云上数据库来说存在泄密可能性的只有一种情形,就是内部员工通过访问权限管理的熟悉,因为某些利益原因泄密 。

“退微信群”谣言背后:总有人用阴谋论湮没常识

文章插图

从近两年发生的信息泄漏事件中,我们看到“内部员工”逐渐成为了数据安全防护机制中最突出的“安全漏洞” 。 例如在去年四月,浙江某银行有内部人员违规泄露客户信息 。 其中,浙江某农商银行被银保监会罚款30万,泄露信息的内部员工被禁业三年 。 2020年8月,不法分子与圆通快递多位“内鬼”勾结,通过有偿租用圆通员工系统账号盗取公民个人信息,导致40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被泄漏 。 案件在11月被曝光后引起轩然大波 。 类似泄露客户个人信息案件的“内鬼”多来自运营商、银行、物流等掌握大量个人信息的行业 。 在净网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中抓获各行业“内鬼”3000余名 。
有关腾讯云数据库泄露的谣言中,并没有任何内部员工泄露的说法,而云企业主动去泄密的这种情形更不可能存在,这种说法和谣言是空穴来风,似乎没啥站得住脚的理由 。
当然对员工泄密的方式进行规避只是云安全的部分,云厂商还会采取其他的方案来保障企业客户以及应用、平台等的安全,比如终端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云安全等业务 。 那么对于用户来说,云是安全的吗?
云到底安全吗?
云安全是一个概念比较宽泛的话题,主要包含三个方向,云计算安全、安全基础设施的云化、云安全服务 。 我们要讨论的云安全是限制在云计算安全的范围内,也就是有关用户数据的安全存储与隔离、信息传输安全、网络攻击防护等 。 而对于这种类型的云安全来说,面临的威胁一般是数据破坏、数据丢失、不安全的接口和API,账户或者业务流量被劫持等情形 。
而谣言中的腾讯云数据库泄露,腾讯下场亲自辟谣,并没有发生这些数据库损坏、数据丢失等情形 。 主动泄露这种猜想更不可能出现,主动泄露信息的话对于与云厂商来说等同于自砸招牌与自掘坟墓 。 企业是靠卖云服务盈利的,多年的技术与渠道资源的积累,卖数据与卖服务之间的,企业比谁都清醒,一点点的蝇头小利和长远的价值之间,企业不会做出泄露数据库与信息这种自杀式行为 。 主动泄露数据库的这种说法以及行为在云厂商这边是个不可能选项 。
“退微信群”谣言背后:总有人用阴谋论湮没常识

文章插图

部分企业以安全为由选择在微信中交流工作谨慎行事的说辞被夸大为数据库泄露,群被解散等谣言,也就立不住脚 。 所以完全不涉及以安全为理由,限制员工使用微信的这种情形 。
在网络平台中,无论是个人隐私还是工作中的敏感信息,都需要我们使用者本身具有保密防护的意识,在传播的源头上去规避一些后续传播过程泄密的可能性 。 而关于网络上什么云厂商数据库泄露、卖数据的这种说法,听听就算了,云厂商可能会有被黑客攻击被贩卖信息的可能性,但是说积累多年技术与资源的云厂商主动去卖信息纯粹是在秀逗 。 在谣言满天飞的情形下,不必听风就是雨,阴谋论的因为一些小事过度引申造谣生事 。 毕竟,谣言不是没有代价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