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扑面,化解凛冬之中的能源危机( 四 )


由此 , 很多风电场开始提倡智慧风电建设 , 与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了新的破局思路 。 通过数据智能 , 场侧软硬件具备高稳定、高可靠、自恢复等 , 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数据;边缘数据融合 , 边缘侧具备统一数据平台 , 提供数据基础;智能分析 , 提供风电场内的各种分析结果 , 形成故障预测 , 诊断 , 发电量精准评估等高级分析应用;智慧大脑 , 能提供强大的辅助决策方案 , 达到一人即工厂的管理模式 。
2015年 , GE即推出了动态、可以联网 , 且适应性很强的风电系统——数字化风电场(Digital Wind Farm) , 结合了世界级的风机和风电行业的数字基础设施 。 GE声称这一技术可以提高风电场最多达20%的发电量 。
国内工业人工智能供应商天泽智云 , 则在风电运维方面推出了整体解决方案 , 以工业人工智能平台为依托 , 衍生出核心部件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WindProphet」、风电数字孪生平台等风电运维模块 , 以及智能运维管理系统OMS , 给风场提供来从关键部件的数据采集到故障预警 , 再到故障消缺的全流程管控 , 形成风电运维闭环 。
除了智慧运维系统 , 风电行业也在积极研发自动维护设备 。 创新英国(Innovate UK)资助的一项可以在极端环境下完成多平台检测、维护和维修的项目(MIMRee) , 可以为海上风电场开发利用自动机器人进行检查和维修的技术 。
在这项计划中有一款专门为维护和检查海上风机叶片设计的六足履带爬行机器人名为BladeBUG , 它可以通过涡轮机在叶片上行走 , 并通过「辅助系绳」在海上长时间作业 。 该机器人利用真空粘合技术 , 可保持自身稳定性和灵巧性 , 使步态适应各种叶片曲面 。

「海风」扑面,化解凛冬之中的能源危机

文章插图

目前 , MIMRee项目汇集来机器人技术、无损检测、人工智能、空间任务规划、海洋和航空工程以及纳米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专业知识 , 八个专业领域的合作伙伴将共同致力于MIMRee项目 , 以各领域现有的创新为研究基础 。
压缩输电成本海上风电主要成本构成可以分成两部分 , 一个部分是风机 , 另一个就是输变电接入电网部分 , 这一方面包括了海上平台、输电海缆、变压器、换流装置等 。 除海上风机和施工安装等方面外 , 输变电接入系统总体成本占整体海上风电成本的30%左右 , 如果海上风电要实现平价的话 , 需要从输电设备接入系统一起降本 。
柔性直流输电正在成为国内中、远海海上风电接入的关键技术 。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以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电压源换流器和新型调制技术为突出标志的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 , 能够将多个大型新能源基地接入直流系统 , 也能够接入常规直流系统 , 通过改造完成新能源接入 , 以利用传统的直流系统资产 , 提升系统效益 。
早在2013年 ,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发展就进入起步阶段 , 在国家「十四五」柔性直流输电重大专项项目中 , 特变电工首次提出了无闭锁架空柔直技术 , 研制了世界首套±800千伏/5000兆瓦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 。 2020年12月27日 , 昆柳龙直流工程±800千伏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运 。 截至目前 , 设备持续稳定运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