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往事:换个角度看东北

外企围攻下 , 十八罗汉的挣扎

国企离场 , 留下接棒的 , 是机床行业中专精特新的民营企业 。
2012年上半年 , 关锡友在柏林一家宾馆的窗前徘徊 。 他在窗台上伸了伸脚 , 想跳下去 。
关锡友 , 时任中国机床标杆企业沈阳机床总经理 。 就在2011年 , 沈阳机床以27.8亿美元(180亿元)产值 , 跃居世界机床企业销售产值榜第一位 。
辉煌只是表象 。 这次德国之行 , 关锡友要为沈阳机床濒临破产的子公司德国希思输血2000万欧元(约1.6亿元人民币)——超过2011年沈阳机床的全年净利润的1.05亿元 。 从2011年起 , 沈阳机床流动负债破100亿 , 这意味着沈阳机床还需要继续“辉煌”100年才能还完债务 。
柏林救火行程中 , 关锡友又收到一通“催债”电话——要3000万元资金 。 要钱的是沈阳机床数控系统i5项目组 。
i5项目组——沈阳机床的最后“赌注” 。 当时国内数控机床制造商需要向日德美进口数控系统 , 要花去四成数控机床生产成本 。 如果沈阳机床能够研发出一台数控系统实现国产替代 , 就能帮沈阳机床提升利润 , 快速还清债务 。
只是 , i5项目开发了5年 , 沈阳机床烧去十多亿 , 技术突破迟迟没有到来 。 又是一个无底洞 。
中国机床往事:换个角度看东北

文章插图

图源:pixabay
从柏林回到沈阳 , 关锡友继续死扛 。 直到2012年7月 , 他才等来一个好消息——i5系统研发成功 。 接到电话时 , 关锡友唯一的印象是阳光真温暖 。 他庆幸自己那晚没从柏林宾馆的阳台跳下去 。
可惜i5没能救得了沈阳机床——国产数控系统还没来得及让沈阳机床这艘巨轮及时掉头 , 冰山就撞上了 。
2015年 , i5机床上市 , 但当时市场对国产数控机床仍持观望 。 为了快速攻占市场 , i5数控机床每隔几个月就迭代一次 。 沈阳机床还参考了互联网模式 , 不得不走上烧钱抢市场的道路 。 钱烧完 , 沈阳机床的债务危机引爆 。
德国希思未能回春 , 2015年宣告破产 。 四年之后 , 沈阳机床走上同样的道路 。
本文将回顾以沈阳机床为代表的机床国企沉浮故事:你会看到一部老东北重工业发展兴衰史 , 一条国产机床试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重现活力的艰难道路 , 以及一封国外机床企业攻占下艰难突围的血泪书 。
主角已经离场 。 港口之上 , 那艘代表国产机床的巨轮的鸣响声 , 沉寂在历史长河良久 。 国企离场 , 留下接棒的 , 是机床行业中专精特新的民营企业 。
1. 一个远去的时代时光回到新中国成立的起点 , 在沈阳机床轰鸣的车间里 , 催生出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 。 在1962年第三版人民币2元纸币上 , 印着一款沈阳机床旗下企业自主研发的新中国第一款车床产品 。
中国机床往事:换个角度看东北

文章插图

第三版人民币 图源:网络
根正苗红的沈阳机床曾代表新中国机床行业最高工艺代表 , 由建国时首批18家机床企业(即十八罗汉)中的四家联合成立 。
中国机床往事:换个角度看东北

文章插图

60年代部分机床十八罗汉的车间 图源:网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