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品牌无战事( 三 )


更多品牌可能面临的结局 , 是做大不也死不了 , 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
舆论环境更加复杂理性的人都能感受到 , 2021年的舆论环境更加复杂 。
我不知道为什么 , 人们变得更加激进 , 更加二元对立 , 社交网络更具攻击性 。 不同形态的道德审判 , 互联网游街 , “资本”成为过街老鼠 。
舆论环境是否友好与包容 , 关乎营销创意的大胆程度 。 今年我不止一次听品牌方说 , 我们想要传播 , 但又不想太高调 。 我想这也是越来越缺乏大胆创意的原因之一 。
之前我总是说 , 品牌要融入大众舆论 , 在大众舆论中确立品牌的社会角色 。 但今年有些品牌 , 开始刻意避开舆论 。
我不知道如何展开谈这一现象 , 大家自行体会 。
展望未来 , 营销更加克制我并不悲观 , 这会让营销人更加理性与克制 , 专注解决品牌问题 , 而非哗众的刷屏 。
伴随十年高速增长期的暂缓 , 以及当下的大环境变化 , 没有意义泡沫化过度传播 , 应该会越来越少 , 营销会变得更加理性与克制 , 这是更加正面的展望 。
如何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 提三点我的思考:以品牌目标为导向、体系化“私域”沟通、营销策略产品化 。
以品牌目标为导向首先 , 反对过度营销 。 要务实 , 不要虚名 。
做品牌营销 , 很容易陷入某种虚荣 , 以传播量与KPI制造的假象 。 没有任何一次传播会觉得 , 这个体量就够了 , 不需要更多了 。
所有营销都是传播量越大越好 , 不管有没有效果 , 能刷屏就是好营销 。 此类观念需要改变 。
数字化广告的陷阱在于 , 有无限的广告位 , 有无限的流量 , 你永远都买不完 , 永远都无法完全覆盖 。
很多传播是不必要的 , 很多刷屏是无效的 , 这些都是泡沫化的过度传播 。
我的思考是 , 以品牌目标为导向 , 理性传播 。
比如你只有几十万预算 , 那就找到某个精准流量池 , 做好一个内容 , 做好一件事情 , 做透一个卖点 , 就可以了 。
比如有些大品牌 , 知名度已经非常饱和 , 但在传播策略上没有增量信息 , 仍然反复传播大家已经很清楚的信息 , 就是无效传播 。 这种传播缺乏明确的品牌目标 , 或许传播量很大 , 或许刷屏 , 但确实对品牌没有帮助 。
效果增长与传播量不是目标 , 目标是你要改变什么 , 是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
比如品牌的中长期战略目标 , 新消费品牌要去网红化 , 要破圈大众化;老品牌要年轻化 , 要品牌升级;走偏的品牌要塑造新共识等等 。
单个项目的短期目标 , 内容是否提供了新的价值 , 是否改变了一些人的看法 , 促使了一些人的行动 。
在之前写《创意要简单 , 行动要有力》时提到 , 好创意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 , 推倒它 , 可以促使后续一系列的改变发生 。
你要思考这个创意 , 这个项目做完后 , 可以改变什么 。 如果并不能改变什么 , 那做这件事的价值何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