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忽视的刷屏武器,广告歌( 二 )



(可以看看奥妙这条广告 , 生活场景-问题提出-产品demo-问题解决-产品标版这是很多品牌TVC的标准套路)
其次 , 在这10个镜头里 , 你还要去掉1个企业标版 。 有很多企业品牌的TVC还有2个标版:一个产品组合照+广告语的产品标版 , 一个品牌logo/企业logo的品牌标版 。
那么刨去这些必选项 , 一条15秒TVC就剩下6-7个镜头、不到10秒长度 。 你说你能讲什么故事?搞出什么创意?人物背景还没交待清楚 , 广告片已经要结束了 。
所以说在所有创意形式中 , 15秒TVC的创作难度是最大的 , 要求是最高的(因为拍摄和投放都要花最多钱) , 创作空间是最有限的 。
而且15秒TVC投放在电视上 , 通常是电视节目的间歇时刻 , 比如一集电视剧、一档综艺节目结束后插播一段广告 。 这个时间点恰恰是观众注意力最不集中的时候 , 他可能正忙着去喝口水、上个洗手间 , 或者打开手机看看微信啥的 。 那么你的15秒如何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 并且让观众记住(尤其中你还夹杂在七八条15秒广告之中) , 这是一件更难的事情 。
基于这样的一个状况 , 广告人就形成了两大套路去应对15秒TVC——
一是在15秒时间内 , 让观众记住一句品牌口号 。
在创作上 , 是以Slogan为中心 , 发想15秒创意 , 整条广告是在表现并强化Slogan 。 比如剧情上是演绎一个桥段(15秒虽然讲不了一个完整故事 , 但可以演绎一个戏剧性的故事情节) , 通过这个情节去表现你的品牌诉求、消费场景、目标人群的形象和生活方式 。 然后再配上一两句文案 。
不同的故事桥段+不同的演绎文案+同一句Slogan , 这就是TVC系列稿的常见做法 。

(凯迪拉克的“没有后驱 , 不算豪华”就是这一做法的典型代表)
极端一点的做法 , 是把一条15秒广告拆成三条5秒广告 , 然后把广告片重复三遍 , 或者在一条剧情里把广告语重复三遍 。 这就是洗脑广告的做法 , 在一条片中反复念叨同一句话 , 再配合大量的广告投放 , 强迫消费者记住 。

(溜溜梅的“你没事吧?”就是这一做法的典型代表)
既然在这一句口号上 , 企业会砸上几千万、几亿广告预算 , 从而强迫消费者记住 , 形成品牌知名度 。 那么 , Slogan就是最重要的广告文案 , 没有之一 。 像“今年过年不收礼 , 收礼还收脑白金”“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怕上火 , 喝王老吉”之所以被视为经典广告文案 , 本质上也是企业在推广这句话上砸了太多太多钱 。
所以这一句口号应尽可能浓缩企业的市场策略、品牌策略 , 用一句话把品牌价值、产品功能、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对购买行为的推动 , 给全部表达出来 。
二是使用广告歌 。
铺垫了这么多 , 终于要说回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广告歌 。 但我们要讲清楚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品牌传播的主要媒介手段 。 我们才清楚广告歌的价值是什么 , 以及广告歌后来为何会没落 。
广告歌的价值 , 一是抓住消费者注意力 , 帮助你的广告 , 在一大票其他广告和电视节目之中脱颖出来 , 被消费者注意到 。 二是被消费者记住 , 优美动听的旋律和琅琅上口的歌词很容易形成记忆 , 甚至传唱 。
比如现在很多人已经不记得的一个数码相机品牌 , 奥林巴斯 。 我对这个品牌的记忆很深刻 , 至今还停留在当年传唱大街小巷的广告歌《Hey Juliet》 。 感觉当年每个mp3里都会有这首歌 。

再如步步高音乐手机的经典广告歌“da la da la da la da…” , 当年就有大量消费者上网发贴求告知歌名 , 想知道这支广告的背景音乐是啥 。 现在去搜索“步步高音乐手机” , 还能看到这些页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