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沦为随叫随到的人:我在经济学家身上学到的三点道理

【不要沦为随叫随到的人:我在经济学家身上学到的三点道理】从今天起 , 做个不吃亏的人 。
我从小一直是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 , 而且我极其不喜欢用“术”去约束自己 , 那样的话 , 我会觉得匠气太重 。
所以成功学 , 鸡汤文学我是一概不看 。
但是随着中年人对于实用主义的刚需 , 我近几年开始看一些历史和经济学的书 , 作为一个门外汉 , 我渐渐理解为什么说读史使人明智 ,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冠 。
历史的妙处是 , 日光之下 , 并无新事 。
你犯的绝大多数错误 , 都曾有人犯过 , 在各个时代 , 以各种方式 。
经济学不会真的让你变得更有钱 , 但是它会指导你去做选择取舍 , 和理性思考 。
1 某种东西的成本 , 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 (People face trade-offs,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我初读麦昆的《经济学原理》的时候 , 第一感受是 , 这不是我早就知道的道理吗?
比如第一条 ,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 第二条 ,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 这不是很显而易见的吗?
但是其实我们确一直在犯常识性错误 , 父母经常对孩子说 , 我给你吃 , 给你穿 , 结果你就考这么个烂分数 。
但是孩子无论表现如何 , 吃穿用度是父母必须要付出的 , 这个不是成本;
真正的成本是 , 父母养孩子花的时间和钱如果干别的 , 所牺牲的 , 即机会成本 。
有一个简单的图解释了这个概念:

不要沦为随叫随到的人:我在经济学家身上学到的三点道理

文章插图

经济学的很多概念是基于稀缺 , 就是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 那么机会成本 , 就是你做了这个事情 , 就占用了你做其他事情的可能性 。
我推荐所有青少年和年轻人看一部英国电影 , 叫《成长教育》 。
成绩出色 , 气质姣好的高中少女拉得一手好大提琴 , 忽然一天偶遇眉眼温柔的绅士 。
有颜又多金 , 香槟夜总会名流聚会 , 为了庆生直接带她从伦敦飞去巴黎 。
不要沦为随叫随到的人:我在经济学家身上学到的三点道理

文章插图

少女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名利场的捷径 , 最后戛然而止于发现男主已婚 。
不要沦为随叫随到的人:我在经济学家身上学到的三点道理

文章插图

之所以这部电影可以叫An Education , 就是即使男主未婚 , 这个女孩的机会成本是:她本来学业很好 , 可以凭自己的努力考上牛津 , 可以自己拥有这一切 。
我周围也有嫁得“好”的例子 。 我有个同事是工薪家庭出身 , 家里拼劲全力送女孩去美国富人学校念书 , 后来顺利和同学中的江浙沪家族企业继承人结婚 。
乍看她比我们经济压力都小 , 每天也是换着车开 , 但是她明明有升职机会却主动放弃 。
后来我们才了解到 , 因为她的丈夫基本好吃懒做 , 所以如果她太优秀夫家会觉得没面子 , 但是她吃穿用度都是夫家在支撑 , 她只能怀揣着一颗上进心上班被动摸鱼 。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 趁年轻貌美的时候嫁给有钱人没有问题 , 因为是用青春去变现 。
而且也不要去说什么这样不好要靠自己努力 , 先天和后天的美丽都需要很努力的 。
这个选择最应该考虑的是 , 损失掉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如果牺牲掉的那个选项有可能带来更大的价值 , 在经济学的视角里 , 那就是不划算的 。
2 沉没成本和沉没成本误区 , Sunk costfallacy沉没成本用我们最常用的逻辑解释就是 , 来都来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