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没有好“声音”( 二 )


环比来看 , 移动MAU的平均总数量于平均每月付费用户总数都有所下滑 , 同比增速也一直在个位数徘徊 , 可见在人口红利不再的当下 , 荔枝的用户增长也开始进入瓶颈期 。
“拐点”未至 , 荔枝或许还需要继续等待一段时间 。
前有“群狼”、后有“猛虎” , 荔枝自救路上还有几道坎亏损扩大、营收增长初显疲态、用户增长陷入瓶颈 , 在《螳螂观察》看来 , 荔枝之所以面临这些难题 , 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
一方面是模式的影响 。 在线音频行业的模式一般分为三种 , 即专业生产内容(P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PUGC)、用户生产内容(UGC) , 喜马拉雅都有涉猎、蜻蜓偏向PGC , 而荔枝则更多的倾向于UGC 。
并非说UGC模式一定不如PGC和PUGC , 用户来生产内容不仅使荔枝不用像喜马拉雅那样花大价钱去购买版权 , 免去了被内容成本压制的苦恼 , 而且用户出于对自己生产内容的感情 , 忠诚度往往更高 。
但UGC模式同样也衍生出了一些问题 , 一是导致荔枝的收入结构过于单薄 。 荔枝的收入由音频娱乐收入和播客、广告及其他收入两部分构成 , 但UGC模式导致音频娱乐收入在荔枝的收入结构里一直占据着绝对的大头 , 以至于其更像一个依赖打赏式消费的直播平台 。 以报告期内的数据为例 , Q3荔枝的音频娱乐收入高达5.01亿元 , 相当于净营收总额的99.2% 。

中国没有好“声音”

文章插图

(图源:荔枝财报)
除了导致收入结构单一外 , 由于庞大的用户量 , 对于用户自己生产的内容 , 荔枝等在线音频平台有时候也难以及时把控 。 比如去年年初 , 包括荔枝在内的很多平台都出现了借“ASMR”名义传播低俗、色情内容的问题 。
另一方面 , 荔枝还要面对前赴后继的竞争者的挑战 。
同属“三巨头”的蜻蜓和喜马拉雅一直以来都是荔枝的主要竞争对手 , 数据显示 , 2020年5月 , 喜马拉雅FM月活跃用户数达到9937.39万人;蜻蜓FM位列第二 , 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了2215.46万人 , 它们所占领的用户心智对荔枝而言都是不小的压力 。
中国没有好“声音”

文章插图

此外 , 其他的互联网巨头对音频这块“蛋糕”同样虎视眈眈 。 2018年 , B站以10亿元全资收购二次元音频社区猫耳FM;2020年 , 字节跳动旗下番茄小说推出“番茄畅听”;快手推出了播客类APP“皮艇”;2021年3月 , 腾讯音乐发布全新长音频品牌“懒人畅听” 。
以腾讯为例 , 就它的体量而言 , 音频行业的吸引力实在有限 , 而腾讯这类巨头之所以会躬身入局 , 更多的还是为了完善自身的文娱生态链 , 让在线音频与其他业务产生协同作用 , 从而追求1+1>2的效果 。
即使如此 , 腾讯在网文内容及版权方面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优势 , 曾有数据显示 , 阅文集团已对外授权近5000本有声书 。 据统计 , 国内音频市场70%的原创文学内容来自阅文集团 , 其音频收益约占原创有声小说收益的2/3 , 所以这些玩家布局在线音频行业难免会对喜马拉雅、荔枝和蜻蜓等老牌玩家产生冲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