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羽绒服品牌“鸭鸭”,一年在天猫完成43倍增长

过去 , 冬天冷不冷 , 很大程度上能决定羽绒服卖得好不好 。
在经历了好几个暖冬后 , 今年双11前 , 寒潮“恰到好处”地席卷全国 , 直接让羽绒服卖爆了 , 在双11的女装TOP 10榜单里 , 主打羽绒服的品牌除了第四名波司登 , 还出现了一张新面孔——老牌羽绒服品牌“鸭鸭” 。
不过 , 如果我们单纯认为 , “寒冬”是羽绒服热卖的主要推手 , 则有失偏颇 , “靠天吃饭”不确定因素太高 , 羽绒服品牌为了降低天气对销售的影响 , 集体选择利用平台的数字化能力 , 升级自己的供应链和营销策略 , 让羽绒服解绑寒冬 , 通过叠加差异化的充绒量、时尚的设计、科技面料等因素 , 增加羽绒服的使用周期和复购率 。
走向时尚的羽绒服 , 也走出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 近年来 , 随着加拿大鹅、moncler等国外高端品牌涌入国内市场 , 万元羽绒服市场逐渐被打开 。 波司登也成功布局高端产品线 , 推出售价上万的“登峰系列” 。

老牌羽绒服品牌“鸭鸭”,一年在天猫完成43倍增长

文章插图

然而在消费者一片“穿不起”的感慨中 , 一大批老牌羽绒服企业在天猫上完成了自己的转型 , 鸭鸭、雪中飞、高梵等品牌凭借自己多年的供应链优势 , 稳住了羽绒服连年上涨的价格趋势 。 作为冬季的刚需产品 , 羽绒服的线上渗透率已经达到42% , 对于鸭鸭们来说 , 他们选择的亲民路线 , 可能不是羽绒服市场里最甜的一块蛋糕 , 但无疑是最大的一块 。
此次冲进榜单前十的鸭鸭 , 去年六月刚被铂宸投资收购 , 仅一年时间 , 其线上生意占比从10%增长到70% , 并实现了销售额从8千万到35亿的跨越增长 。
在寒冬、数字化、供应链的共同加持下 , 线上完成超43倍增长的鸭鸭 , 到底做对了什么?
重回巅峰
老牌羽绒服品牌“鸭鸭”,一年在天猫完成43倍增长

文章插图

(1955年 , 98名上海知青来到鄱阳湖畔 , 开始水禽养殖)
说起鸭鸭 , 80后可能更熟悉这个牌子 , 在80年代末 , 鸭鸭有过日销10万件的巅峰时刻 , 当时售价139元一件的羽绒服 , 是奢侈品无疑 。
如今 , 中国羽绒服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375亿 , 线上渗透率达到42% , 羽绒服成了冬天人手一件的必需品 , 并且从保暖衣物转变为时尚单品 , 这也就意味着老品牌需要一改“老气”面貌 , 才能吸纳更多新客户 。
鸭鸭的第一步 , 是改变品牌的刻板印象 , 在主流市场里找到自己的新领地 。
鸭鸭曾经的客户年龄集中在35岁以上 , “占比90%” , 而鸭鸭的品牌迭代 , 是想在留住老客户的基础上 , 圈粉更多年轻人 , 势必要平衡“实穿性”与“设计感” , 这也意味着你不可能在鸭鸭看见“妈见打”的露脐款 。 在产品研发负责人张伟看来 , “时尚要以保暖为基础” , 所以设计集中在IP联名、设计师联名以及明星同款 。

老牌羽绒服品牌“鸭鸭”,一年在天猫完成43倍增长

文章插图

以与宝可梦的联名系列为例 , IP元素只体现在工艺袖章、印花和刺绣logo中 , “萌的同时 , 也不会显得太幼稚” , 是中年人可以回忆的旧梦 , 也是年轻人愿意买账的设计 。 而明星同款 , 则更讨好年轻人 , 除了用新型芳香绒做填充、用扎染工艺和渐变印花做设计 , 还在衣身袖章内还加入了NFC功能芯片 , 以趣味漫画的形式讲述了衣服的制作过程和细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