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专访 | 陈正文:这张照片给我一种坐看风起云涌的超然


摄影师专访 | 陈正文:这张照片给我一种坐看风起云涌的超然


文章图片

【摄影师专访 | 陈正文:这张照片给我一种坐看风起云涌的超然】
摄影师专访 | 陈正文:这张照片给我一种坐看风起云涌的超然


文章图片


摄影师专访 | 陈正文:这张照片给我一种坐看风起云涌的超然


文章图片


摄影师专访 | 陈正文:这张照片给我一种坐看风起云涌的超然


文章图片


摄影师专访 | 陈正文:这张照片给我一种坐看风起云涌的超然



陈正文老师的作品《嘉峪关的日落》在【行走华夏 , 拍无止镜】摄影大赛第一期「文化古迹与世界遗产」中获得手机组银奖 。
Q:请简单介绍下自己吧
A:各位老师好 , 我叫John , 主业从事金融政策研究类的工作 , 摄影算是我坚持了很久的一项爱好了 。 很小的时候爸爸带着我用一台奥林巴斯的胶卷相机 , 在爸爸的指导下 , 在学生时代也得过一些大大小小的奖 。
上大学之后就暂时中断了摄影 , 直到毕业后一次与家人去佛山的森林公园旅行的机会让我又拾起了相机 , 本着重在参与的心态参加了景区的摄影比赛 , 幸运地有两幅作品入选并获得了二等奖 , 这下又重燃了我对摄影的兴趣 。
后来我在美国生活的时候遇见俄勒冈海岸线、一号公路、黄石公园等等壮美的景色 , 于是乎为自己定调拍摄城市纪实性和风光纪实性的照片 , 追求实景实拍 , 除了常规的调色之外尽量少用后期的编辑破坏当时的场景 。 后来 , 在西雅图拍摄的《守望者》获得了奥地利超级摄影沙龙入围的资格 , 还获得了一张证书 , 也算是对自己摄影爱好的一份肯定 。

Q:为什么选择这幅照片参赛?
A:我留意到这次比赛的主题是“文化古迹与世界遗产” , 恰好趁疫情前去了一趟河西走廊 , 遇见了一些之前在课本上见到的文化古迹 , 例如玉门关、阳关、嘉峪关、夯土长城等等 。 选取这张作品参赛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万里无云的晴空和被斜阳染成粉紫色的城楼 , 给我一种历经千年兵荒马乱、浴火重生之后的安然休憩的感觉 , 一种坐看风起云涌的超然 。

Q:拍摄过程中有趣或者难忘的故事
A:关于这个场景 , 事实上我用手机和相机分别都拍摄了同一个视角的照片 , 拍摄时间相仿 。 但是在相机拍摄的版本中并没有出现阳光照射在城楼上那种粉紫的色彩 , 整体的色彩不甚出色 。 倒是通过手机堆栈得出来的作品有着更好的色彩 , 也算是一个意外收获 。
一开始拍摄的时候 , 除了希望通过多张图片堆叠提升画质外 , 最终还是希望通过堆栈模拟长曝光的效果 , 将城楼下偶尔经过的游客虚化掉 。
拍摄回来之后 , 手机还出现了故障 , 结果只剩下硬盘里存着的相机照片 , 手机的底片几乎全都消失了 。 这也算是留下一个小小的遗憾 , 鼓动我重访嘉峪关 。


Q:感谢老师接受我们的访问 , 最后 , 也请您再给我们分享一些摄影的心得和经验吧!
A:各位参赛的老师作品都这么精彩 , 可不敢在各位老师面前造次 。 在这里我也给大家分享一些我显浅的看法 , 还请各位老师指正!
1. 对于旅行拍摄和户外风光摄影 , 有两点我觉得需要格外小心 。 一是在户外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先在酒店选好今天要用的镜头 , 以减少在户外换境头的次数(尤其是索尼等无反相机) 。 特别是在花丛或者沙漠中 , 不然 , 后期时看见满满的尘点真令人崩溃 。 我通常选择一支广角和一支长焦配合两部R3机身使用 , 再配一台徕卡拍摄日常的场景足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