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宝贝到底适合做搜索流量还是推荐流量?( 二 )


但是在今年的上半年这种模式已经彻底消失了 , 大家想想为什么 。 女装 , 典型的非标品类目 , 这些档口的这种分销模式活生生的把女装做成了标品 , 一样的产品 , 一样的价格 , 一样的款式 , 一样的图片 。 还有比这更标准化的吗?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可能最终会选择一个优惠券大的成交 , 也有可能最终干脆就不成交了 。
2、要买了 , 决定要买这个东西 , 还需要对比一下款式;
比如 , 你要买一台空调 , 买空调已经想好了 , 就是拿不定主意买格力的还是买海尔的 。
先放购物车比较一下吧 。
3、要买了 , 放在购物车和别的东西一起付款;
所以我们可以从上面的分析总结得出:收藏和加购两个指标的反馈区别在于消费者距离成交距离的远近 , 收藏距离成交距离远一些 。 加购距离成交距离更近一些 。 加入购物车更接近转化率的提升 。 加入购物车是满足购物需求 , 放入收藏夹是感兴趣满足的是逛街的需求 。
从平台的角度
我们都知道淘宝APP的最大流量来源:搜索和首页;
作为商家你更喜欢运营首页流量还是更喜欢运营搜索流量呢?接下来我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首页流量和搜索流量的区别在哪里?
搜索流量:搜索是消费者带着需求去找满足的 。 对于平台而言谁家的产品能更准确的满足消费者需求谁家的产品就是好产品 。 所以这个时候对转化率的要求就很高 。
新品前期成交能力比较弱 , 这个时候商家在测款期对加购率这个更接近 。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转化率的指标就尤为重要了 。 一个知识点 , 就是搜索词分析里面每个关键词都有一个指标:转化率 。 这个是指平台的转化率 , 并不是平均转化率 。 所以搜索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交 。
总结:能展现给搜索客户的产品 , 需要你的关键词转化率和销售额达到行业标准或者超越竞品的数据 。
推荐流量:首页有一个特点就是满足逛街需求的消费者 , 一直翻着首页猜你喜欢的消费者通常都是爱逛的 , 如果说搜索是等着消费者来搜索成交的话 , 那么首页的产品就是让消费者在逛的时候产生需求 , 在逛的时候激发消费者潜在需求 。
所以首页的分发流量的产品一定要能逛的起来 。 所以收藏率这个反馈指标在这个时候就尤为重要了 。 只是收藏够吗?当然不够!大家想 , 淘宝是一个电商平台 , 一切都是为了奔着成交去的 , 如果你的产品大家都喜欢看 , 没有人能激发购买需求 , 那肯定是不行的 。 所以加购率这个指标也很重要 。
总结:能出现在首页 , 得到首页流量的产品 , 首先要能满足消费者逛的需求(个性化) , 其次要有激发消费者购买欲的能力 。
从商家的角度
如果你测试出来的款式的反馈数据来看:
1、加购率远大于收藏率(要满足行业优秀水平):这个时候就很适合做搜索流量;
2、收藏率和加购率两个指标都不错(同时处于行业优秀水平):这个时候就很适合做首页流量;
搜索和推荐流量的不同逻辑
淘宝的搜索流量 , 个人感觉就是词根权重和标签 , 当然了赛马是机制 , 这个暂且不谈先 , 从某种层面来说 , 词根权重决定了你的宝贝展现的排名 , 具体维度有成交数据 , 转化数据 , 收藏加购数据 , 点击数据等等!而标签进一步决定了什么人能看到(没有千人千面之前 , 这个是唯一因素 , 搜索词根大家看到的都一样) , 其实基于搜索的标签这个场景个人理解就是对搜索流量的进一步精细和细分!
推荐机制的流量 , 他不像搜索的对象是词汇 , 他的作用对象是人群(当然是基于兴趣标签的) , 通过平台获取用户的数据来进行猜测你感兴趣的商品是什么 , 然后再把符合的商品推荐给你 , 平台获取你数据的路径一般都是采用数据追踪的模式 , 渠道包括但不局限于站内站外搜索(这个站外的话需要APP有追踪你数据的权限 , 现在的应用大多数都有 , 但是测试过苹果手机会提示你是否愿意让这个应用追踪你的数据信息) , 浏览内容 , 点击内容 , 结合用户信息等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