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与建文帝有关吗 明代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吗?( 二 )


从伐日到对付帖木儿帝国
【郑和下西洋与建文帝有关吗 明代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吗?】靖难之变持续四年余,明廷同室操戈的消息立即受到蒙古人的重视,以印度为基地的帖木儿闻讯,认为此时是攻明的良机,于是整军经武,纠合大军数十万,准备伐明 。帖木儿适于此际病死(1405),成祖对这件事的警觉性很高 。他一生以蒙古为大敌,经常驻跸燕京,远征到贝加尔湖的主因在此 。帖木儿声势浩大,远非分崩离析的北元可比,他必须未雨绸缪,了解帖木儿帝国后方的情况,最好是能在其后方寻求到与国,断其左臂,所以遣郑和下西洋,这与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的鹄的是同工异曲 。张骞也带回一些“无名”之物,但那并不是他的主要任务 。
成祖将其父亲所擘画的海军用于通西洋的主要原因已如上述,次要的原因是日本的气焰已不似明太祖时代那样嚣张 。按明初方国珍、张士诚之余x,“往往纠岛(倭)人入寇山东滨海县州”,太祖遣使责令停止,“不则修兵自固”,日本怀良亲王不奉命,“复寇山东,转掠温、台、明州旁海民,遂寇福州沿海郡” 。以后日本“来贡”,并无“表”,只是贸易而已,并未称臣 。太祖十四年(1381),怀良致书太祖,书辞倨傲,自称“小邦亦有御敌之图” 。太祖虽“愠甚”,但鉴于蒙古之败,“不加兵也”,只是一面在东南沿海严加戒备,一面蓄备海军而已 。成祖即位,日本将军足利义满(《明史》称源道义)为求通商顺利,受封为“日本国王”,并受明封其富士山为“寿安镇国之山” 。日本既已驯服,故明朝统zhi者把目标转向防蒙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