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遣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明史》称“成祖疑惠帝(建文)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是清人迂腐之见 。

文章插图
此处简述一下有关建文帝的史实 。

文章插图
朱元璋于七十一岁高龄病逝,由他年已二十二的皇太孙继位,即建文帝(1399—1402在位),史称其“天资仁厚” 。人人都希望恐怖时期快点过去,不料建文帝即位仅年余,即有“靖难之变” 。按明太祖为了巩固朱家天下而尽封二十四子为藩王,藩王各拥兵三千到一万九千不等,一切仪仗仅“下天子一等”,地方长官自然俯伏听命 。尤其封在边境的藩王,更是手握重兵,边将亦归其“节制” 。其中封于燕京(原元之大都)的四子燕王朱棣,因居要冲,地位特殊,太祖临崩前一个月,尚命都督杨文、武定侯郭英,“俱听燕王节制” 。据说太子朱标病死后(1392),太祖即有立燕王为太子之意,后仍立朱标之次子、年十六之朱允炆为皇太孙 。
朱允炆在藩第时即对他的老师黄子澄谈到藩王拥重兵、骄纵不法之事 。即帝位后,他立刻实行削藩的计划 。他最顾忌的是燕王,所以决定先对燕王的同母弟,封在开封的周王下手 。建文帝即位之初即遣将李景隆领兵,道经开封,“猝围王宫”,执周王,将之废为庶人,锢之于南京 。废周王是建文帝剪除燕王羽翼的diyi步,他连接再废四个位居要冲的藩王 。燕王朱棣深知自己是最后被废的目标,于是早作准备 。建文元年(1399)夏,朱棣以“清君侧”为口号反 。此后连续战争三年,1402年,燕兵入南京,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终”,后得其尸于火中 。民间因怀念建文帝的“仁厚”,盛传他化装为僧人,自地道中逃出 。
建文帝已于城破之日焚死,已有定论 。即令明成祖疑而求之,亦必在国内踪迹之;建文帝如在海外,一鄙夫耳,何用“耗废不赀”以缉之 。建文帝位居大统,有谋臣猛将锐卒而不能守,成祖英挺盖世,大位已若磐石,何至于六次遣人到海外寻一“疑”或未死之鄙夫,事之不近情理有逾此者乎?孟森叹修《明史》之清代史家挟有成见,成见之外,亦见其陋不可及 。
另有一批人认为明成祖通使西洋的原因在于为宫廷寻求珍宝 。按史籍从无成祖奢侈贪佞之记载,且称他“恭行节俭” 。他在军中之日多,常“蔬食”,有方士进“金丹”,帝曰:“此妖人也,令自饵之 。”一位终日以绝漠远征为职旨的君主,不可能嗜好奇珍异宝 。郑和从海外带回来一些“无名宝物”是事实,“无名”是罕见之意,因稀奇之故,乃曰“宝物”耳!成祖不是追求这类什物而屡次大规模遣使,至为明显 。成祖遣郑和下西洋,负有极重大的政zhi与军事的使命 。
明太祖朱元璋的伐日计划
明太祖光复中华后,蒙古的声威仍然照耀四裔,所以他要遣使到四处,昭告海外各国元已覆亡,新xx愿与各国“相安于事,以共享太平之福” 。太祖二年(1369),明廷寄与占城国王玺书,告以“朕主中国,天下方安,恐四夷未知,故遣使以报诸国”,希望各国“安于生业,王亦永保禄位” 。但亦有不遵太祖诏谕者,如太祖十三年(1380)爪哇“诱(明)使者而杀害之”,占城亦曾诈夺真腊贡明的贡品,类似事件不断发生,明太祖除了遣使谴责,希其勿“干怒中国”,否则“悔将无及而已”之外,实际上并无办法 。此为明成祖通使西洋的首要动机 。
其次是日本,太祖留给子孙的《皇明祖训》中说日本“明朝(贡)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图谋不轨” 。太祖对与中国有往来的三十六国中,唯独“怒日本特甚” 。蒙古两征日本失败,太祖对此“图谋不轨”的邻国实深具戒心 。他在位时已蓄意兴建海军,不然成祖即位不过三年,如何能立即建立如此强大的舰队?航海人员必须有专业的航海知识,包括天文地理知识在内,两三年内如何能训练完成?建造大型海船的工厂,岂能一蹴而及?胡惟庸案发生于太祖十三年,到郑和首次出使已二十五年,大致胡案发生之后,太祖即有伐日之动机,即开始准备发展海军,成祖只是转变了使用的方向 。
- 传统后浇带施工弊病多?预封闭工艺了解一下
- 穴位按摩会损伤穴位下的血管吗?应该怎么办?
- 怎样下载建行手机银行并安装 建行怎么下载微信银行
- 马来西亚海滩景点排名 马来西亚佳旅游景点排行榜<
- 每天跳绳能锻炼下肢腿部肌肉吗 每天跳绳500下,之后应该做哪些运动才能防止出现肌肉腿?
- 老母鸡炖汤能下奶吗 老母鸡炖汤可以下奶吗
- 请问一下中药材要水煎服的,如果磨成粉喝会不会效果好点?
- 局部减肥怎么减,大腿好粗的?
- 淘宝直播主播等级会下降吗?如何提升等级?
- 人去世后手机怎么处理,是跟逝者一起埋了,还是留下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