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灭的40件事

希望那些曾经点亮智慧、滋养心田、温暖支持了彼此,伴随人类从历史中走来的宝贵的东西,能够跟着我们一起走向未来 。

互联网消灭的40件事

文章插图

图源| 视觉中国
#03问路
一部手机在手,我们不再需要问路,也不再需要费力地在一张纸质地图上寻找我们的位置 。 这很方便,但也剥夺了我们与陌生人发生碰撞、体会意料之外的善意的机会 。 (徐菁菁)
#04不速之客
没来得及的拒绝与突如其来的惊喜,都停在了微信响起的那一刻,甚至快递员送货,也只是将物品放在门口,象征性敲一下门,然后手机上收到到货的短信,不曾与快递员谋面 。 (刘畅)
#05漫画书
漫画书与出租书屋,是童年回忆里的最佳搭配 。 随着互联网逐渐普及,出租书屋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大部分人也逐渐失去了纸质书的阅读习惯 。 当我们怀念曾经阅读繁体漫画书的时代,是在怀念当初在书店里挑选书籍,并与其他同学私下传阅、分享、讨论的时光 。 (陈璐)
互联网消灭的40件事

文章插图

图源| 视觉中国
#06电话粥
网络时代,哪怕是60秒语音,都足够让人怨念不已了,更不用说毫无预兆的来电,简直太越界了 。 在社交网络上,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维系弱连接关系,一起煲一锅“电话粥”的朋友也在变得稀有 。 (徐菁菁)
#07电话亭
自2014年起,LinkNYC项目计划彻底拆除已有的电话机和电话亭,原地安装Wi-Fi网络通信站 。 随着昔日的“城市树洞”一个个消失殆尽,喜欢它们的人会在心里留一块地方,存放那些在通话还存在限制的时候,关于期待、焦急和陪伴的回忆 。 (杨聃)
#08句号
逗号和句号大概是最常见、最不可或缺的标点符号 。 但在网络时代,人们或许觉得句子末尾使用句号是画蛇添足,要么觉得它过于严肃 。 英国语言学家大卫·克里斯托说,句号现在被当作一种武器,用来表示嘲讽、挖苦、不真诚甚至攻击 。 不过文字比较长的时候,仍然需要标点,不然人们就会迷失 。 (薛巍)
互联网消灭的40件事

文章插图

图源| 视觉中国
#09月份牌(日历)
作为一名“90后”,我儿时在奶奶家、姥姥家的一项任务就是撕日历 。 如今,日历普遍成为手机的一个App或是手机桌面上的一个插件,备忘录可以循环提醒,时间管理的精度达到以分钟计,提醒事项早已不是手撕日历上的空白能够容纳 。 (刘畅)
#10随身听
1979年第一代随身听TPS-L2在日本上市 。 30年后,便携式卡带播放机的全球销量累计达到3.85亿台,相当于每17个人中就有一人拥有一台随身听 。
如今,流媒体成了最主流的音乐平台时,我们掏出手机,搜索,播放,一气呵成 。 但同时,我们将不再“拥有”一首歌,更像“租音乐”,只拥有一段时间的使用权,能做的就是让App的会员身份永不过期 。 (杨聃)
互联网消灭的40件事

文章插图

图源| 视觉中国
#11一家人一起看电视
全家人各自忙碌了一天之后,一起看电视,讨论热播剧的剧情,哪怕是为剧情拌嘴、争抢遥控器,或者因“少儿不宜”的情节感到尴尬,都曾经是家庭成员共享信息、表达情感、分享价值观的最重要契机 。
如今,在家里,一个人、一部手机就是一个自成一格的世界 。 我们对远方发生的新闻了如指掌,任由情感在“吃瓜”中激荡,而对窝在同 一张沙发上的陪伴者,我们熟视无睹,且毫不自知 。 一面是无尽的自由,一面是4.7寸屏幕的深深桎梏 。 (徐菁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