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如何?( 二 )


3、柴胡桂枝干姜汤适用的病症有哪些
diyi个,久zhi不愈的发热疾病 。第二个,久zhi不愈的头面部疾病 。如病毒性结膜炎、角膜炎,还有鼻窦炎、中耳炎、淋巴结炎、痤疮 。第三个,肝胆脾胃疾病 。我认为此方在肝胆和脾胃疾病方面,作用尤为突出 。同道们应引起注意 。第四个,就是妇科炎症以及痛经 。第五个,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 。这些是我总结的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适用的病症 。
4、柴胡桂枝干姜汤体质
我在临床中受黄煌老师体质学说影响,发现柴胡桂枝干姜汤在临床上应用机会非常多,经过长期仔细的观察,我把适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患者体质类型暂且定为柴胡桂枝干姜汤体质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体质特征,多表现为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黄白或青紫,易有情绪波动,爱生气恼怒,胸胁胀满或疼痛,易心悸,口干而苦,常失眠,头部烘热感,面红目赤或牙痛,或鼻流黄涕,或咽喉疼痛,或口腔溃疡,或胃脘烧灼泛酸,或肩臂酸痛,但手脚多有凉感,胃脘和下肢多畏寒喜暖,或有腹泻和大便不成形 。柴胡桂枝干姜汤体质者舌质多是淡的,不管它舌苔多黄多厚,它的舌质往往是淡的 。这一点,临床大夫要注意观察 。它的脉象,左手脉一般多见弦细 。右手脉多滑实有力量 。而尺部脉多沉紧 。
5、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加减与合方
如果热证突出,寒证次之者,原方加连翘栀子 。腹胀便干者加大黄 。虚寒证明显者,减黄芩天花粉剂量,加x参白术 。寒热夹杂的咳嗽,加半夏厚朴汤 。寒热夹杂的痞满,加枳术汤 。寒热夹杂的盆腔炎加当归芍药散 。痤疮及一些慢性的皮肤病,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
我要特别指出的是,尤其是一些慢性痤疮的患者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的机会非常非常多,而且疗效非常非常的好 。
风湿、类风湿及强直性脊柱炎多用此方合桂枝芍药知母汤 。我们临床中遇到慢性胃炎就是中医讲的痞满证时,发现很多时候有寒热夹杂、寒热共见的症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半夏泻心汤证 。我个人体会,半夏泻心汤证多见于热多寒少的痞满证,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枳术汤多见于寒多热少的情况 。
柴胡桂枝干姜汤我们按六经讲属半表半里寒证,病在少阳和太阴,从病机上讲属胆热脾寒 。那么火神派认为是阳不入阴之方,那么我认为是六经皆入之方 。六经皆入这句话非常重要 。
这个方子临床应用确实非常广泛,疗效非常好,但是我认为越是应用广泛的方子,越是有严格的方证 。我们方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在症状上,黄师说得好:方证就是应用方药的证据 。那么我们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是什么,证据是什么,就是他的病,他的证,他的体 。我反反复复跟我周围的朋友说一句话,就是用好这个方子的关键就是它能使人体整体动起来,转起来,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该补的补,该泄的泄,该通的通,该和的和 。
还有一个用好此方的关键是要加附子的,必须要加附子 。附子的量不要太大,就6~10克之间即可,太大有时候疗效不仅不好还有相反的作用 。有时候火神派提倡的大剂量应用附子我不太赞成,很多时候附子小剂量应用有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临床中往往你遇到的单纯的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反倒不是太多,临床中很多时候寒热错杂、虚实共见的情况更多,遇到这样的病人的时候,大家不要忽视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 。
我推荐一下我应用此方的剂量:柴胡12克、黄芩10克、天花粉15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牡蛎20克、附子6克、甘草10克 。如果不注意药物剂量调整的话,效果有时也不是太理想 。我们要根据临床病人寒热症状的多与少,适当的相应调整此方寒热药物的比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