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两年,“蔚小理”格局将被打破?

2021 年 12 月,华楠直播间与钛媒体编辑部联合推出【2021 钛媒体年度大复盘】系列直播 。

未来两年,“蔚小理”格局将被打破?

文章插图
燃油车也 ” 缺芯 “
张华楠(华楠直播间主理人):2021 年新能源汽车遇到了哪些困境?
张敏(钛媒体科技产业组作者):2021 年,整个汽车领域都存在缺芯的问题 。
在芯片这个问题上,可能大部分人会认为对它对新能源车的影响比较大,但是实际上对于燃油车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一款燃油车上的芯片数量是在 500~1500 个左右 。 而且芯片短缺直接导致的整个汽车行业的产量的缩减 。
除了缺芯之外,产能不足也是 2021 年很明显的特征 。 像一些爆款的车型,比如长城旗下的坦克 300,它的提车周期非常长,而且有很在 2020 年我们会看到很多的有黄牛也会加入到这个领域,你提前下单的订单号是可以有黄牛介入然后转卖的 。 很多消费者为了提前拿到车,就会去找黄牛 。
很多造车新势力在资金链上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很新入局者的玩家还没有实现盈利 。 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化还处于一个较大亏损的状态,所以还需要在外部拿到更多融资 。
未来两年,“蔚小理”格局将被打破?

文章插图
” ‘团车’的造车目标几乎不可能完成 “
张华楠(华楠直播间主理人):造车新势力不断涌现,造车的门槛真的很低吗?
张敏(钛媒体科技产业组作者):造车的门槛其实并不低,不是谁都能进来造车,但是现在因为造车热,玩家的入局好像开启了一个草莽英雄的时代,但是最后究竟谁能活下来,其实很难说 。 前段时间我们看到团车的 CEO,他谈到说可以把新能源汽车的造车周期从 36 个月减到 18~24 个月,而且把一款车的量产成本缩减到 5,000 万美元左右,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
如果没有技术、资金、生态方面的优势的话,其实造车是很难成功的 。 但是目前来看,团车的经营情况好像也不是很好,团车员工之前有透露说现在工资都发不下来了,在这种情况下还去造车并不是很看好 。
华为小米百度造车,谁能脱颖而出
张华楠(华楠直播间主理人):2021 年,有哪些大厂开始造车?
张敏(钛媒体科技产业组作者):华为造车,竞争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的一些零部件华为都在做,目前来看已经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了 。
而且在年底 2021 年年底的时候,华为发布 AITO 问界 M5 这款车的时候,其实外界对它造车这件事又开启了一波争议争论,有人认为问界 M5 其实就是华为的亲儿子,相当于手机里面的荣耀手机,相比于原来华为跟赛力斯合作的那款 SF5 的话,从前期的规划到涉及到后期的营销,华为在问界 M5 的上面都参与的特别多 。
2021 年小米在整个汽车的产业链上下游投资布局特别多,包括芯片、自动驾驶等一些领域都有投资或者布局 。
小米也在加速招人的步伐,有信息透露,小米从手机业务端也在加紧往汽车这个板块业务上面去输入人才,它跨界很明显,另外它投入力度也非常大 。 根据小米汽车的一个规划,它的首款车将在 20224 年量产 。
百度原先以阿波罗为切入点,着重布局自动驾驶技术,然后积极地与车企去合作 。 它原先的定位是做一级供应商,然后去量产它的自动驾驶 。 目前,它的自动驾驶技术在行业里面也是做到了头部,但是可能这两年在跟车企的中合作过程中也发现,如果想快速的去验证它的自动驾驶技术的话,还是需要拿到更多的数据,或者是实现技术的迭代才有可能突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