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全球第一,波司登凭的是什么?

△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笔记侠关注我哦~
登上全球第一,波司登凭的是什么?
《新商业进化论》第214篇
文 | 周陆戚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值班编辑 | 少将
第 6077 篇深度好文:3774字 | 10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笔记君说:

近日, 有着国家表演最高级艺术团队之称的中国国家话剧院, 首次与商业品牌进行了合作, 而这个品牌便是民族企业波司登 。

两者强强联合, 首创“中国羽绒服全球领先”舞台剧式发布会, 将波司登45年登顶的发展历程, 浓缩于舞台的方寸之间 。 浩浩荡荡的历史剧正映证着改革开放巨变的40余年, 让观众深受震撼的同时, 也受到从媒体到大众的广泛关注 。

永恒的是变化 。 在变化的时代, 缺乏的恰恰是那些敢于拥抱变化同时善于拥抱不变的长期主义者 。 2021年, 波司登业绩规模首次超过Moncler、加拿大鹅等国际知名品牌, 成为羽绒服规模总量全球领先的品牌, 国牌当自强, 聚焦引领全球的国牌, 我们来洞见未来 。

四十余年来, 中国发展太快, 于时代红利中赚到第一桶金者众多, 而建立起真正的品牌的却寥寥 。

在变中看到不变, 于万变中把握大道, 需要更高的思维观与更大的格局观 。 张磊如此定义“伟大格局观”:你的生意模式能赚多少钱不是由你决定的, 最终要看你给这个社会、给消费者创造了多少价值 。

中国品牌的崛起, 需要更多具有伟大格局观的坚定实践者, 比如华为、波司登、安踏等等,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聚焦主航道, 力出一孔, 长期而持久 。 任正非, 以火力资源集中化使用, 数倍资源攻击于一点, 大力出奇迹 。 它们就是穿越周期、伟大格局观的践行者 。

在中国产业升级、国牌崛起成为时代动力的今天, 在从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增长的转变路上, 拥有大格局观者, 才能穿越中国新一轮国产替代和国产升级的周期 。
一、大格局观, 穿越周期

中国品牌升级, 正是一个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 。 40余年前站起来的一代, 是在一穷二白中打拼出来的 。

比如波司登, 1976年, 在物质极为匮乏的大环境下, 波司登创始人高德康白手起家 。

彼时, 走在大街上你几乎只能看到三种颜色的衣服:蓝、灰、黑 。 变革, 却在悄然发生 。 70年代的纺织生产队, 迎来了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 沿海地区外贸订单如雪片飞来 。

高德康以超人的勤奋和手艺, 远近闻名, 抓住所有机会, 奋起直追, 带领第一批服装产业人, 填补国内的空白……

其实, 当我们回过头去看, 风光一时的加拿大鹅(Canada Goose)也经历过类似的发展历程 。 成立于1957年, 原名雪鹅(Snow Goose), 起初也只为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警察制作巡查员羊毛马甲、雨衣和雪地服, 是一家平民厂家 。 曾经的鹅只做亲民的“工装”, 而不是后来出名的“极地装” 。

不过近期, 加拿大鹅频繁地收获“热搜”, 但在被消保委点名、约见之前, 完全不管不顾中国消费者的利益, 在全球市场区别对待, 给出了“顾客购买商品时签署了中国大陆门店所售商品不得退货的知情书”的理由 。

一时间, 舆论哗然 。

既能咬牙抗过寒冬, 也能在春风得意时居安思危, 才不消耗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 很多曾经的海外轻奢、奢侈品牌, 都在大格局观上面分不清轻重, 只能失去人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