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治理范本:上海引领数字孪生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撰文 | 懂懂 编辑 | 秦言

超大城市治理范本:上海引领数字孪生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文章插图
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超大型城市,精细化、标准化、数字化的城市治理模式,是上海城市进化的主旋律 。
一方面,数字技术正渗透到当下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影响着城市的演进 。 另一方面,伴随着快速扩张,城市形态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需要以全新的方式运转 。
在云计算 & 边缘计算、AI、高速网络、区块链等诸多 ICT 技术的推进下,城市正在加速数字化的进程 。 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就是构建城市的数字孪生系统,形成一个与物理世界平行的数字孪生空间,用数字空间赋能物理世界 。 未来的城市管理,将是基于数字孪生状态下的实时动态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
作为超大城市,经过过去十年间在数字化领域的积极探索,上海正在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迈进 。
smart city
十年探索,步入全球智慧城市第一阵营


2010 年上海正式提出 ” 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 ” 战略,彼时 4G 还没有普及,智能手机处于发展初期,云计算在中国刚刚开始,一场数字化大潮伴随多种 ICT 技术进步一起席卷而来 。
十年之后,上海率先建成 ” 双千兆宽带第一城 “,实现 5G 城市全覆盖,人们已经习惯在手机 App 上解决绝大多数生活和工作的问题 。 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进程,让传统行业焕发新生,新经济模式不断涌现 。
十年时间,上海高度重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 。 2020 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上海从全球 350 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摘得 ” 世界智慧城市大奖 “,步入全球智慧城市第一阵营 。
今天回头来看,十年间从三个方面看到上海这座大都市明显的变化 。
首先是城市治理 。 上海聚焦 ” 高效办成一件事 ” 和 ” 高效处置一件事 “,以政务服务 ” 一网通办 “、城市运行 ” 一网统管 ” 两个牛鼻子为契机打通所有部门,效果显著 。 以 ” 一网通办 ” 为例,在数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后于 2018 年开始正式推行,当时网办率只有 11%,三年后网办率已经达到 70%,老百姓节省了时间,政府机构提升了办事效率 。
作为 ” 一网统管 ” 建设的领跑者,上海正积极探索城市数字化转型下的数字治理新理念与新方法 。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上海创新性地采用了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治理模式 。 未来的超大城市治理新模式下,城市运行的每一个最小管理单元都是一个智能的生命体 。 基于城市智能体建设,使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将城市运行管理活动中的各级主体责任层层压实,从而实现城市数字化转型下的精细化管理新模式 。
其次是民生方面,上海努力创造普惠化数字体验,以人为本,场景牵引,围绕医教养、文体旅等市民关心领域,打造无处不在、优质普惠的数字新应用 。
比如,如上海 12345 热线,在自动派单、语义识别、情绪感知等 AI 技术的加持下,变得越来越智能 。 AI 大大提升了热线服务效率,过去派一张单要好几分钟的时间,现在几秒钟就搞定了;聪明的 AI 还能主动预警风险事项,比如说寒潮来了以后哪些地方的水管会爆裂,它会提前做出预测,让城市管理部门提前做好预案,快速处理 。 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加持,不仅是热线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了,更让市民感受到了城市管理的温度 。
第三是城市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面,通过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赋能千行百业,进而推动整个城市的转型升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