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思机器人创始人兼CEO朱瀚琦:外骨骼,人类身体的外延

智能机器人发展日新月异 , 在 2021 年 12 月 4 日 BEYOND Expo 举办期间 , BEYOND 组委会联合微软加速器倾力打造 ” 机器人论坛 “ 。 机器人论坛邀请到了梅卡曼德机器人、优艾智合、一造科技、英汉思机器人、南大电子、星速机器人、杭州申昊科技等行业顶尖企业及嘉宾出席 , 共同参与此次机器人论坛 。 论坛就智能机器人技术突破、机器人赋能产业挑战、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 以及服务型机器人商业演化模式等开展了深入探讨 。

英汉思机器人创始人兼CEO朱瀚琦:外骨骼,人类身体的外延

文章插图
朱瀚琦介绍到 , 英汉思机器人是专注在消费级动力外骨骼的公司 , 在老龄化的过程背景下 , 中国实际上正在面临规模最大 , 速度最快的一次老龄化 , 它是个非自然的曲线 , 在老龄化中有个长期被忽视的需求就是行走障碍 。 中国广义上来说有 8000 万的行走障碍患者 , 包括超过 1600 万的中风 , 400 万的帕金森以及更多的老年人出行的问题 。
他还提到 , 很多人可能一直觉得行走障碍就是坐轮椅 , 在床上完全不动才叫行走障碍 , 其实不是的 。 真正的行走障碍是 , 走得了但走不好 , 我们经常会看到中风 , 走得很慢 。 那么这样有个问题 , 患者会在受到这样行动障碍的 5 年到 6 年之内 , 逐步失去他的行动能力 。 而一个丧失行动能力的老人 , 他预期的寿命大概只有三年左右 , 其实行动障碍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比癌症更加急迫的一个需求 。
英汉思机器人创始人兼CEO朱瀚琦:外骨骼,人类身体的外延

文章插图
外骨骼 , 实际上从上世纪美国 60 年代就开始做外骨骼的应用 , 首先是做到军事 , 比如说搬运 , 还有康复 。 外骨骼其实应该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轻便的个人出行的系统设备 , 轻便更小巧 , 可以在日常中使用 。 今年 , 英汉思机器人推出全球第一款消费级动力外骨骼 , 主要是针对老年人出行和登山相关的场景 , 运用两个核心的算法 , 基于人工智能的重力补偿算法与步态学习算法 。 之前的动力外骨骼 , 主要是针对完全截瘫的患者进行的 , 他的控制逻辑主要是轨迹控制为主 , 针对户外 , 比如说平路上楼下楼的方式 , 它是没有办法进行控制 。 那么从 2013 年起英汉思机器人在美国卫生局的赞助下进行相关动力外骨骼的研发 , 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在复杂环境的算法使用 , 2018 年登上了 control systems 封面 。
2018 年落地深圳之后 , 英汉思机器人主要进行了核心零部件的研发 , 现在所有的从电机到传动的所有核心零部件已经完成了国产化 , 现在外骨骼的主要的功能就是在行走中可以给予相关的助力 , 并且在平地或者上楼的时候可以给比较轻松的行走体验 。
英汉思机器人创始人兼CEO朱瀚琦:外骨骼,人类身体的外延

文章插图
朱瀚琦还介绍一些使用案例 , 第一个就是帕金森与老年助力 , 使用前 , 他的步幅步速就相对比较小 , 在使用之后可以明显看到他的步态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 对帕金森冻结步态的帮助 。 另外一个是中风的病人 , 在上海的一个中风病人使用英汉思机器人产品的情况 , 左边数据是他使用前和使用后的数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