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讨好症”是对社交现状的过度解读 为什么我们会患上“文字讨好症”( 二 )


在本次调查过程当中,针对出现“文字讨好症”的原因调查发现,有26.89%的受访者选择了“表达对特定聊天对象的尊重”的选项,17.98%的人选择的是“长期职场压力形成了表达习惯”的选项,15.75%的人选择了“一部分属于讨好型人格”的选项,13.97%的人选择的是“受身边人聊天方式的影响”的选项 。
从数据来看,表达对特定聊天对象的尊重是大家感触最深的原因之一 。

“文字讨好症”是对社交现状的过度解读 为什么我们会患上“文字讨好症”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全媒派
从人际交往心理学角度来看,尊重是获取信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交聊天,很多时候是在网络上进行的,屏幕背后人的神态和动作都很难被感知到,所以带有尊重意味的文字的确能成为获取信任和好感度的重要方式之一 。
同时,每个人对于文字的理解方式不一样 。比如,有的人对于回复“哦”的理解就是“好的”,有的人却会觉得这是聊天对象出现了愤怒或冷漠的情绪 。“文字讨好症”的流行,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词不达意”而导致沟通不愉快的风险 。
特别是那些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千锤百炼过的人,会更加注重语言表达上的遣词用句,因为“好的啦~”这类字眼不仅能让对方感到亲切,还可以为自己营造一个积极的形象,进而拉近与聊天对象的距离 。
此外,如前所述,由于复杂的社交环境中人们需要面对不同的交流群体和场景,“文字讨好症”在不同的场合下或不同的沟通对象前也会有相应变化 。
“文字讨好症”是对社交现状的过度解读 为什么我们会患上“文字讨好症”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全媒派
例如,在职场情境中,因为日常沟通的对象是领导、同事及外部合作伙伴,人们需要和他们友好地讨论工作,以更好地推动进程,所以这个情景里的“文字讨好症”现象会更多一些 。
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上下级、甲乙方关系的存在,另一方面也是职场环境当中更讲究分寸和礼貌的体现 。
其次,调研还显示在与同学朋友沟通时,“文字讨好”的现象出现得也比较频繁 。例如在一些畅聊和分享的情境中时,回复“好滴”都不够,要“好!!!”方能凸显朋友之间的强烈认同感 。
有时面对一些有趣的话题,好朋友之间发送“哈哈哈”三个字都像在敷衍,只有“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才能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开心之意 。
不过,同学朋友之间的“文字讨好症”,有很多似乎是由于大家关系很好或心情放松而互相打趣、开玩笑所致 。
“文字讨好症”是对社交现状的过度解读 为什么我们会患上“文字讨好症”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
所以话说回来,“文字讨好症”并不是一个网络贬义词,它只是受到网络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社交行为 。同时“文字讨好症”也有一些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对于被“文字讨好”的人来说,在看到别人亲切的反馈之后会更容易产生被信任感和被尊重感 。
尤其是当今人际沟通越来越注重效率,利用文字迅速地获得和维持信任感,对后续的高效交流有重要的帮助 。
其次,对于主动进行“文字讨好”的人来说,一方面这个行为能够打造自己真诚谦卑的人设;另一方面能够维持双方情感,以便于更好地促进关系 。
总的来说,“文字讨好症”是我们在网络时代多元社交行为的一个缩影,其存在自有相应的价值和意义 。而在线上交流中,我们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交习惯,比如从早期的火星文,到后来的不用标点符号、乱用标点符号等,都是互联网文化对人的认知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