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未来将会走向何方 刘强东对京东零售动刀( 二 )


此前,在原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17个城市的基础上,京东又把个人快递服务拓展到了青岛、长沙、重庆等31个城市 。
自2007年成立以来,京东物流很长时间都是作为京东商城的运营支持体系存在,这种情况下京东物流员工享受的是“旱涝保收”的薪酬 。
但在2017年京东物流子集团成立并成为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后,京东物流员工要和顺丰、通达系员工面临一样的竞争,“旱涝保收”的薪酬结构转向“奖优淘劣”的薪酬结构是大势所趋 。
在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看来,“这样的调整虽然短期会带来一些负效应,但如果京东妥善处理,或利于向更具竞争力的社会化物流转型 。”
人力成本是胜负关键
今年年初,京东曾表示“京东物流将在2019年新增1万名员工,招聘对象以一线员工及基层管理者为主” 。而目前,京东员工总人数约18万人,其中70%的员工来自于物流和仓储一线 。
越来越庞大的物流团队,让京东面临着巨大的人力成本开销,选择在此时“取消快递员底薪并降低公积金”,或是京东缓解成本压力的对策之一 。
同样作为长期坚持自营路线的物流企业,人力成本也成了顺丰速运近年来颇为头疼的问题 。
顺丰2018年报显示,因为新员工增加及老员工福利增加,其人工成本增长17.9%,这直接导致其2018年的营业成本同比增加了31.4% 。
人力成本的居高不下,也使其成为了投资机构关注的焦点 。2017年,顺丰控股共计召开了5次调研会议,有关成本的问题几乎成为必谈话题 。
在接受调研时,顺丰控股曾多次提及管控成本的措施:加大对提高信息系统和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优化业务流程、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在波峰采取灵活的用工模式 。其中,所谓“在波峰采取灵活的用工模式”则是借助外包 。
据了解,顺丰快递员的薪酬模式也是“底薪 提成”,其中每单的提成比例大致跟京东相同 。据顺丰官方透露,2016和2017年,顺丰快递员的月薪大多维持在8000元左右,这与一二线城市京东快递员的薪酬也相差不大 。
“长期来看,除了邮局体系,民营物流只能是‘2 1’结构——京东和顺丰会成为两大物流巨头” 。在刘强东看来,物流行业中,能和京东平起平坐的只有顺丰 。在京东入局“个人快递”业务后,二者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
与京东“取消底薪,实行绩效工资制”不同,为了缓解用人压力,最近几年顺丰选择的是大力发展“外包业务” 。
2015年,顺丰推出“伙伴计划”,其中原先由顺丰控股承担的部分职工薪酬、运输成本及车辆和机器设备折旧等,转由业务外包供应商自行承担 。
令顺丰尴尬的是,伴随着外包模式的开展,其成本不但没减,反而有持续上升的趋势 。2018年顺丰外包成本达395.6亿,占快递收入的44%,是其第一大成本来源 。
如今,”人力成本“仍然是摆在京东和顺丰面前的烫手山芋 。随着双方“个人快递”业务的深入开展,未来交锋将愈加激烈,而此时,率先解决成本问题或将成为胜负的关键 。
来源:中国经济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