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大政策需重点关注 种粮迎来新的人口“高素质红利”

部分种粮人群正由低学历和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为有知识会种粮的“新粮人” , 呈现结构变优、生产水平变高、带动能力更强、增粮信心更足等新气象
当前种粮大户的变化是我国农业生产人力资本变革的缩影 , 也是农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表现 , 应加快调整农业生产关系 , 匹配与人力资本需求相适应的其他要素资源 , 系统实施“粮策”
文 |《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人员 刘菁 杨玉华 姜刚 水金辰
种粮大户在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人员近期联合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对安徽10个产粮大县126名种粮大户开展问卷调查 , 并实地采访多位种粮大户 , 了解到部分种粮人群正由低学历和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为有知识会种粮的“新粮人” , 呈现结构变优、生产水平变高、带动能力更强、增粮信心更足等新气象 , 种粮迎来新的人口“高素质红利” 。

这几大政策需重点关注 种粮迎来新的人口“高素质红利”

文章插图
种粮大户的年龄和学历结构
结构变优:“80后”“90后”渐成种粮生力军
采访人员通过大数据“画像”和实地采访发现 , 当前粮食生产正经历人力资本的悄然变革 , “80后”“90后”渐成种粮生力军 , 高中以上学历占近一半 。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依赖“牛耕马犁”的种粮人正在被有知识用农机懂市场的“新粮人”取代 。
问卷调研结果显示 , 从年龄看 , 1980年及之后出生的种粮大户已占35.72% , 其中“90后”占7.14% 。从学历看 , 高中及中职以上学历已占48.42% , 其中大学专科(含高职)以上占18.25% 。
在安徽省滁州市所辖的天长市 , “90后”的平东林正忙着将收获的水稻打包归仓 。平东林曾在高校任职 , 后留学海外攻读硕士 , 2017年回到老家天长 , 创办了天长市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 不仅在家乡汊涧镇张营村流转320亩土地种粮 , 还全程托管汊涧镇6个村6200多亩耕地 , 并为超过6万亩良田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 。
在江苏盐城 , 截至2021年底 , 该市粮食类规模经营户共有17969个 , 其中50岁以下人员比例约为30% 。拼多多平台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 , 截至2021年10月 , 该平台上1995年之后出生的“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 , 和2019年相比 , 两年增长了近10万人 。
种粮队伍的年轻化 , 也进一步强化了种粮大户的市场化经营思维 。这一方面体现在经营规模上 , 从问卷调查看 , 种粮大户在规模上注重适度 , 流转面积为100~999亩的占比为61.12%;另一方面体现在资金投入上 , 从数据统计看 , 除必备的种子、化肥等农资外 , 种粮大户将资金用于农机等固定资产、仓储及晾晒等辅助设施、平整土地和修路开渠及植保等社会化服务分别占比69.05%、49.21%、40.48%、38.89% 。
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宋来宝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 市场化思维已经深入到日常经营的各个环节 。合作社负责人宋来宝说 , 以前小麦种植品种多、卖不上价 , 2017年合作社开始按订单生产 , 通过单一品种种植、单独收获和定向销售 , 每斤小麦较同期市场价高出0.1元 , 提高了种粮效益 。而在订单麦售完后 , 他把剩余的新麦堆放在仓库 , 随时关注行情 , 分阶段出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