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消费者市场——购买决策过程 五阶段模型之购买决策 消费者购买动机( 二 )


我们购买许多产品是在低介入度且没有显著品牌差异的情况下进行的 。比如购买食盐,如果消费者在这个品类中总是不断地选择同一个品牌,那可能只是出于习惯,而非强烈的品牌忠诚 。
有证据表明,大多数低成本、经常购买的产品介入度都较低 。低介入度的产品成本或风险很小,并且差异化不大,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可以轻易转换到该品类中的其他产品,或者沉迷于冲动购买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 。
营销者可以强调质量和品牌归属感,并确保有效的分销渠道,使消费者不会被迫去寻找其他产品(例如当他们常用的沐浴露或肥皂用完时),从而促进对这些产品的购买习惯 。
营销者使用四种方法,试图让低介入度的产品变得能激发更高的介入度 。
第一,他们可以将产品与某个吸引人的问题相联系,如佳洁士将其牙膏与预防蛀牙相联系 。
第二,他们可以将产品与个人情况相联系,例如,果汁生产商开始添加维生素和钙来提高其饮料的营养价值 。
第三,他们可能会设计广告来激发与个人价值观或自我防御相关的强烈情感,正如麦片生产商开始向成年人宣传麦片有利于心脏健康的特质以及长寿对享受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
第四,他们可能会增加某个重要的产品功能,例如,通用电气推出的“柔白”(Soft White)灯泡 。注意,以上策略最多只能将消费者的介入度从低水平提高至中等水平;它们并不一定能促使消费者高介入度的购买行为 。
如果无论营销者做什么,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介入度仍然很低,那么消费者就有可能遵循边缘路径 。此时,营销者必须提供给消费者一个或多个积极线索来合理化他们的品牌选择,比如频繁的广告重复、醒目的赞助,以及有力的公关,以提高品牌熟悉度 。其他用于扭转品牌局势的边缘线索包括受人喜爱的代言明星、有吸引力的包装,以及有感染力的促销 。
干扰因素即使消费者已经形成了评价,还有两个常见因素仍会在购买意向和购买决策之间产生干扰 。
第一个因素是他人的态度 。我们受他人态度影响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1)他人对我们所偏好方案的态度强度;(2)我们遵从他人意愿的动机 。他人的态度越强烈,并且他们与我们越亲近,我们就越有可能调整自身的购买意向;反之亦然 。
信息媒介的评价与他人态度的影响息息相关,比如:《纽约时报》的Wirecutter 网站为科技和电子产品提供推荐;《消费者报告》对所有类型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公正的专家评论;君迪为汽车、金融服务以及旅游产品和服务提供基于消费者的评级;专业的电影、图书和音乐评论员;亚马逊等网站上对产品、图书和音乐的消费者评论;以及越来越多的聊天室、论坛、博客和其他在线网站,如Angie's List上人们对产品、服务和公司的讨论 。
第二个干扰因素涉及情境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突然出现并改变购买意向 。例如,消费者可能会在购买笔记本电脑之前失业,购买其他商品变得更加紧迫,商店里的销售人员让他感到厌烦 。因此,偏好甚至购买意向都不是购买行为的完全可靠的预测指标 。
消费者改变、推迟或取消一项购买决策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种或多种感知风险(perceived risk)的影响 。这些风险包括:
产品性能不符合预期,即功能风险(functional risk);
产品对使用者或他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即物理风险(physical risk);
产品价格虚高,即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
产品导致消费者在他人而前出丑,即社交风险(social risk);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