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分数线和专业分数线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看!


录取分数线和专业分数线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看!

文章插图
什么是录取分数线?
它有两个含义:第一,省统考分数;第二,高校录取最低分 。
专业分数线又叫“专业级差”,也叫“差生线” 。
是根据院校专业计划数和考生报考人数等因素,划定各专业类别最低分数要求的标准 。
即该分数线是省统考中各考生专业志愿分布情况的分值线,又称专业线 。通常情况下,某学校某专业的省统考最低分是录取分数线 。
录取分数线只适用于招生计划数较少或所设计划数为1:1的院校以及招生计划数多于本校所设志愿个数的院校 。
而录取分数线是用来衡量某一分数段考生在全省或全市的排位(通常也就是分数除以全省参加高考人数)的相对高低及其占相应分段者中所占比例的标准 。
一、录取分数线(2)专业录取分数线:是指招生院校各专业在本省的最低录取分数 。
(3)院校录取分数线:是由省招办根据本校报考生源情况,按照招生计划数和考生填报志愿情况综合确定 。
(4)学校录取分数线:是指该学校在本省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它通常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划定 。
(6)特殊类型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一般只在某些院校招收某专业时划定的,如艺术类院校、军事类院校等 。
(7)投档分数线:指高校在本省招生计划中,按专业计划总数和考生报考人数,分别从高分到低分投档至某所高校,由学校根据招生章程规定的综合考核、面试、体检及专业志愿调剂等情况,决定录取与否的标准 。
(8)分数段划分标准:指以考生所在省市为单位确定一定分数后的分数段数;
二、专业分数线指考生所填报专业志愿的总分在某专业类别分数线上的排列顺序,分为一本线、三本线、专科线等 。
从不同类型的高校来看,一般是把报考人数和相应的分数线联系起来,如果某学校招1000人,那么这所学校的分数线就是这个专业志愿分布中某一分数段考生所占比例和报考人数 。
比如某学校招100人,那么这一分数段考生在100人左右 。
高校不同地域、不同类别都有专业分数线的划分 。如北京市,由于实行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综合评价录取分数线又分为 A类和 B类两种模式 。
A类模式下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录取时,将通过一定的比例从高到低排序(如在综合评价录取中为 A、 B两个专业),按照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划定投档范围和相应分数范围,确定各专业类别分数线后再进行一次投档; B类模式下将根据实际招生计划数,通过一定的比例从高到低排序(如在 B类模式下为 A、 B两个专业)等来确定专业线和投档规则 。
三、院校分数线【录取分数线和专业分数线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看!】院校分数线是指高校在某专业招生时,对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 。
一般分为普通专业线和专业录取分数线两种,也有一分二的 。
如果考生所报考的院校专业组内各具体专业类)的分数线相同,则该分数段考生人数多于该专业组人数时录取的分数即为院校分数段分数线;反之,则为分数低的为专业组分数线 。
例如,某所高校在河北的招生计划为120人,其中普通专业60人,艺术、体育类各20人,普通班10人 。
在计算考生成绩时,则按100-60=80 (个)来计算 。
即该学校在河北省招生各具体专业(类)时录取到该分数段(80个分数段)考生人数与其招生计划数之比,就是该院校分数段分数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