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


语文成绩是否得到提高 , 主要体现在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强弱上 , 而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如何 , 能充分验证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程度 。学生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 无异于对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为此 , 在实际教学中 , 我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展现学生能力的平台:
1、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学生每天自行读书30分钟 , 养成勤于阅读 , 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 , 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等能力 。我还建议他们每个人备一个“摘抄本” , 专门摘抄文章当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 每天和小组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 , 可以写读后感 。我也不时询问学生最近看了什么好书 , 讲了什么内容 , 有什么收获;有时还推荐一些书目 , 学生可经常到校图书馆借阅;有时鼓励学生读同一本书 , 然后班ji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 , 大家一起畅谈阅读本书的收获和感想 , 再写一篇读后感 。这样 , 学生在读书中既增长了知识 , 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 又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 从而将阅读习惯坚持下去 。
2、树立“大语文观” , 即“语文即生活 , 生活即语文”的观念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 我除了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外 , 常常结合课文内容的拓展及我国的传统节日(即生活实际)让学生留心观察 , 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写出来 。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 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 , 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春季仪式 。为此 , 清明节放假 , 我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清明节见闻》的周记 。徐同学在文中写道:“……爸爸点燃了蜡烛 , 正正地放在石碑的前方 , 又拿起一块干干净净的毛巾认认真真地擦起了石碑 , 把每一个字都擦得闪闪发光 。我突然发现别人的石碑都系着一根红带子 , 我觉得很奇怪 , 于是 , 我就也买了一根写着‘音容犹在’的红带子系在石碑上 。原来这是为了寄托我们对亲人的怀念 。接着 , 妈妈烧起了纸钱 , 口里还念念有词:希望爷爷在那边过得好 , 并保佑我们全家幸福……最后 , 我们还磕了头 , 放了鞭炮……”平实的语言、简朴的仪式、美好的寓意、优良的传承 , 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着孩子 。
另一位马同学在文中写道:“……爷爷买好纸钱等物品 , 我们就去村子后面的山坡上给太爷爷扫墓 。一路上 , 我看到黄灿灿的油菜花 , 绿油油的麦子 , 还有青青的小草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地毯 。一阵春风吹来 , 小草在风的带动下翩翩起舞 , 鲜艳的小花竞相开放 。到了太爷爷的坟前 , 爷爷边烧纸钱边说着什么保佑全家幸福健康平安……纸钱烧完了 , 爷爷再放一挂鞭炮 , 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声音 , 最后 , 爷爷恭恭敬敬地给太爷爷磕了头 , 我和弟弟也学着爷爷在墓前磕头 。回去的时候 , 爷爷对我们说 , 在他很小的时候太爷爷就去世了 , 没想到爷爷小时候的生活那么艰难 。这时 , 一阵温暖的春风迎面吹来 , 夹杂着淡淡的花香 , 我和弟弟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从学生的描述中 , 我们生的语文成绩 , 而且让学生终生受益 。只要我们用语言播种 , 用行动去导航 , 用心血去培育 , 并持之以恒 , 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并会在这块基石上展翅高飞 , 翱翔长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