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浮石图片_海浮石的功效与作用

海浮石为较常用中药 。原名“浮石”,始载《日华本草》 。商品有矿物(浮石)与苔藓动物骨骼(石花)两类 。海浮石的功效与作用主要以清肺化痰为主,对于慢性咳嗽,痰热咳嗽咳血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

海浮石图片_海浮石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插图
中药海浮石图片
1、石花 别名:海浮石 。
来源:苔藓动物胞孔科脊突苔和瘤苔虫的骨骼 。
产地:主产于福建、浙江其它沿海各地亦产 。
性状鉴别:
(1)脊突苔虫:骨骼呈珊瑚样不规则块状,略显扁圆或长圆形 。大小不等,直径2~5厘米 。灰白色或灰黄色 。一面略平坦,另一面多突起,作叉状分枝,中部交织如网状 。叉状小枝长3~5毫米,直径约2毫米,先端多折断,少数完整呈钝圆形 。质硬而脆,表面而断面均密具细孔 。体轻,入水不沉 。气微腥,味微腥 。
(2)瘤苔虫:骨骼为不规则块状,直径1~3厘米,多为碎块 。珊瑚状分枝短,直径约4毫米 。先端纯圆,极少折断 。呈灰黄色或灰黑色 。气微腥,味微咸 。
以味咸,质轻,浮于水者为佳 。
2、浮石
别名:大海浮石
来源:浮石系矿石 。是一种由火山喷出岩浆形成的石块 。主要由玻璃质构成 。偶然含少量结晶质的矿物 。
产地:主产于辽宁、山东、福建、广东、山西等地 。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的团块转,大小不一 。直径2~7厘米或更大 。表面粗糙,灰白色,灰黄或淡褐色 。有无数大小不等的孔道,形成多孔性海绵状结构 。质硬而松脆,易砸碎 。断面疏松,具小孔 。体轻,投入水中浮而不沉 。气微,味淡 。
主要成分:为火山玻璃质(占95%),主含有二氧化硅,又含三氧化二铝等 。
炮制:生用或煅用 。
性味:咸、寒 。
归经:入肺经 。
海浮石的功效与作用 药理作用:清肺热、化老痰、消积块、散瘰疠、止干渴、利小便 。主要作用为清热祛痰 。
功能: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
主治:痰热咳嗽,瘿瘤痰核 。
临床应用:以清肺化痰为主 。
1、用于痰热咳嗽、咳血 。治慢性咳嗽,痰稠难出,或痰中带血者较适宜,常配蒌仁、黑山栀、诃子等,方如咳血方加减 。肺结核、慢性气管炎有上述情况者可用此方 。
2、用于瘰疠、瘿瘤,例如配连翘昆布、元参等治单纯性甲状腺肿,此时海浮石作辅助药用,方如甲状腺肿方 。
此外,配伍清热通淋药能加强利尿通淋效果 。
用量:9~15g,入丸散剂及汤剂均可 。
处方举例:咳血方加减:浮海石9g、诃子肉9g、瓜蒌仁9g、黑山栀6g、生地12g、玄参9g、甘草6g,水煎服 。
甲状腺肿方:海藻9g、昆布9g、海浮石12g、浙贝9g、连翘12g、银花12g、元参12g、白芍9g,水煎服 。
注:海浮石除上述两类使用地区较广外,商品尚有一种小海石 。
来源:为海滨石灰华,是海水中溶解的碳酸钙等盐类围绕贝壳、贝壳碎片或其它沙砾等杂质沉积而成 。
产地:山东、销于东北、上海、山东烟台等地 。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块状 。直径1~2厘米 。表面凸凹不平,灰白色或灰黄色,有孔洞而无细孔 。质坚体重 。断面灰白色 。气无,味淡 。加稀盐酸溶液,产生大量气泡 。
效用:同石花 。
成分:浮石含有硅酸盐,石花及小海石均含碳酸钙 。中药志称石花的来源为滨珊瑚科黑滨珊瑚的骨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