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土传病害?浅谈土传病害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什么是土传病害?浅谈土传病害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文章图片


什么是土传病害?浅谈土传病害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文章图片


什么是土传病害?浅谈土传病害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近些年来 , 由于种种原因 , 作物死苗烂根、立枯、猝倒、枯萎等土传性病害频频发生 。 一旦发生土传病害 , 轻则作物枯萎、减产 , 重则作物死亡、绝收 , 造成惨重的损失 。

作物时刻都有可能受到这些土传病害的威胁 , 那么 , 有什么办法能够防治和改善这种情况呢?病害一旦发生了 ,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减轻损失呢?希望在看完这篇文章后 , 您能够有所收获 。
什么是土传病害?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 , 在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发的病害 。 侵染病原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线虫等 。 其中以真菌为主 , 如腐霉菌引起苗腐和猝倒病 , 丝核菌引起苗立枯病 , 黄萎轮枝孢等引起的萎蔫、枯死等 。

土传病害发生的原因
一般土地常年连作、重茬严重、施肥不当、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等更易引发土传病害 。
如土地连作 , 土地连续种植一类作物 , 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 , 在土壤中大量积累 , 从而形成病土 。 茄科蔬菜连作 , 疫病、枯萎病等发生严重;西瓜连作 , 枯萎病发生严重;草莓连作两年以上则死苗30%~50% 。 还有土壤酸化、盐渍化 , 这些都会对土壤的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 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差 , 进而导致种植作物长势弱、抗病抗逆能力差、产量低 。

土传病害对作物的危害
土传病害在温室中发生最为普遍 , 危害也最为严重 , 例如瓜类、茄果类、豆类等 。
作物苗期:作物苗期不长、施了肥但不吸收(肥料吸收利用率低)、不生新根、作物根系不发达等;
作物生长期:发棵慢、长势差、作物抗病抗逆能力差、更易感染病害等 。
前期没有很好地防治作物土传病害 , 后期很有可能导致作物大面积减产减收 。 既然防治土传病害刻不容缓 ,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记住一点:科学防治!

科学防治土传病害
作物根病的严重程度受根端分泌物成分和浓度的影响 。 因此 , 抑制根围系统病原物的活动就成为了保护根系与进行土传病害防治的基础 。 除此之外 , 还必须重视和考虑土壤理化因素对植物、土壤微生物和根部病原物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制约作用 。
由此可见 , 首要是抑制根系周围病原物的活动 , 保护根系不受侵害 。 那么比较安全科学的方法便是以菌抑菌 , 这样既能阻止有害病原菌的侵害 , 又不至于同时杀死土壤中的大多数活性有益菌 , 还能丰富土壤中的有益菌含量 , 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和作物长势情况 。
一旦发现有土传病害 , 可以使用一些化学农药及时控制 , 使用微生物菌剂效果更佳 , 不仅能够控制土传病害 , 还能够改善作物的长势情况 , 焕发新枝芽 。
在此要格外注意:
1.土传病害重在预防 , 注意综合防治 , 可以提前使用微生物菌剂 , 事先做好准备才能减少更多的损失 , 从而降低土传病害发生的几率 。
2.化学农药持效期短 , 只能起到控制作用 , 不可过分依赖 。 微生物菌剂持效期长 , 不仅能够起到控制作用 , 还能改善土壤环境 ,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从长远考虑 , 更建议使用微生物菌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