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日本动漫业界是不是真的药丸?


现在的日本动漫业界是不是真的药丸?

文章插图
“日本动画药丸”已经成为一个日经话题了 。正好有空,先总结一下业界大佬们的说法:
现在的日本动漫业界是不是真的药丸?

文章插图

现在的日本动漫业界是不是真的药丸?

文章插图

现在的日本动漫业界是不是真的药丸?

文章插图
押井守:现在的动画哪还有故事性可言?能够一起创作的人才是在太少了!
现在的日本动漫业界是不是真的药丸?

文章插图

现在的日本动漫业界是不是真的药丸?

文章插图
庵野秀明:日本动画的寿命只剩5年 。(2015.5.22)
富野由悠季:日本动画有个p的未来哦!
宫崎骏:现在的日本动画已经走向没落,完全成为了“宅男专属” 。
山本宽:日本动画烂片越来越多 。(他还说过业界的未来是A1的 。)
入江泰浩:再这样下去,日本动画撑不了十年 。
首先我不赞同近几年没有好作品的说法,庵野说的五年大限还没到呢 。有这种想法,原因很可能是1.看得少2.没看懂 。
14年的《白箱》《太空丹迪》,15年的《吹响吧上低音号》,16年的《昭和元禄落语心中》《三月的狮子》,17年的《终物语》《来自深渊》都是水平过硬的动画 。有人喜欢拿现在的动画跟90年代以来的做对比,其实那都是大浪淘沙留下的经典,神作一年也就这么几部,以这种标准去要求每一部动画,是不是有些太苛刻了?
但我承认大环境确实变了,日本动画的确出现了很多制作粗糙的作品,好作品的比例低了 。有一部分是出版社投资,单纯想要推广原作 。有一部分是企划太紧张,又想资金快速回笼,造成工期紧,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还有一大部分,是想通过卖角色、卖歌等等手段赚上一比 。
这种风气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制作质量下降直接影响到了动画的观感,而过于迎合观众又会让题材变得单一而乏味 。汤浅证明和渡边信一郎表示,现在的市场环境让人感觉压抑,换句话说,就是限制了创作者的思路 。
日本动画产业赚到钱了吗?实际上赚到了 。
《日本动画产业报告2017》显示出的业界创收近几年是持续走高的,2016年比上年度要提高了9.9%,突破了2兆亿元 。但我们要清楚这部分钱是从那来的,动画电影、网络配信、海外市场收益的占比增加很多,而传统的TV、光盘的创收却变少了 。这其实相当于通过提高运营手段而不是提高内容质量来获利 。
那获得的利益到哪里去了?
大头在“制作委员会”手里,据统计如果动画制作公司不是制作委员会成员,那只能得到大约12%的分成 。这对于动画师这种高工作强度的职业来说,简直让人活不下去 。一张中间画的价格是200日元左右,这个价格十几年来几乎没有变化 。人才不流失才怪呢,小公司的生存都是问题 。
【现在的日本动漫业界是不是真的药丸?】总之,动画的内容和质量的变化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日本动画业界面对的问题本质是分配问题 。一线动画人工资过低,造成大量人才流失 。有人说网飞之类的外资注入能够缓解现在的情况,但实际上zhi标不zhi本 。制作委员会存在的情况下,只要利益分配的结构没有变化,制作公司总是赚不到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