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分析 , 家庭中缺乏民主、尊重、宽松的生活氛围 , 未成年人刷视频的内容也会有较大差异 。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多看正能量的视频内容 , 激发他们上进的、学习的兴趣爱好 , 平时要在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尊重和自由 , 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 , 孩子在自主选择视频时反而更易选择正向的内容 。
是什么缘故使得未成年人愿意在网上“裸奔”
以社交功能为主的微信推出青少年模式后 , 有七成多未成年人表示知道 , 还有近三成表示不知道 。
但是在知道的未成年人中 , 已开启青少年模式的比例只有四成 , 半数没开启青少年模式 , 还有近一成开过后来关了 。
调查发现 , 有超过七成未成年人表示“我愿意家长给我开青少年模式”、近七成赞同“所有平台都应有开启青少年模式的提醒” 。课题组提醒 , 作为监护人要具备未成年人保护意识 , 尽到监护责任 , 及时给未成年子女开启青少年模式 。
但是调查数据也显示 , 当前的青少年模式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方面 。例如 , 四成多未成年人认为“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单调”“青少年模式下微信功能太少” , 三成多认为“总跳出开启青少年模式的提示很烦” 。课题组认为 , 现有的青少年模式尚需大力完善 , 以便更符合未成年人的需求 , 使未成年人更愿意主动接纳和使用青少年模式 。
调查显示 , 如果大人经常有不尊重孩子的情形与几乎没有不尊重孩子的情形相比 , 开启青少年模式的比例相差了近13个百分点;经常有和几乎没有“家人各自上网不交流”情况的家庭 , 未成年人开启青少年模式的占比也相差了10个百分点以上 。
课题组分析 , 如果家庭教养方式不够尊重、自由 , 缺乏有效的良好的交流与沟通 , 不仅无法管理好未成年人上网、使用微信、看视频 , 也难以帮助或引导未成年人积极主动地开启和使用青少年模式 。
在家庭中经常有吵架、唠叨、不交流的现象 , 未成年人的心里话往往无处可诉 , 或者只能到网上去跟网友说 。研究发现 , 心里话跟谁也不说、只跟网友说的未成年人没开启青少年模式的比例更高 。调查显示 , 经常跟爸爸妈妈、老师、祖辈说心里话的未成年人 , 开启青少年模式的比例更高 , 均在半数左右;而经常跟网友说心里话或者跟谁也不说的未成年人 , 没开启青少年模式的比例更高 , 两者均在六成以上 。
课题组分析 , 家庭是孩子重要的情感支持来源 , 如果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 家长经常用简单粗暴、专制放纵的养育方式对待孩子 , 如很少和孩子交流 , 经常唠叨 , 家庭成员为上网吵架 , 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被尊重 , 缺乏自由的生活环境 , 孩子都更易到家庭之外的网络世界去寻求理解、认同 。这时 , 网络社交就是未成年人到网络寻求温暖的重要途径 。家庭教养方式失当 , 必然导致家庭教育功能丧失 , 使父母在孩子面前既没有教育权威又缺乏教育方法 , 自然难以有好的教育效果 。要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现象 , 需要从改善家庭养育环境、修井家庭养育方式开始 。
分析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发现 , 经常感到心理压力大的未成年人 , 开启青少年模式的比例更低 , 比几乎没有这种感受的未成年人低16个百分点以上;经常感到心理压力大的未成年人 , 没开启青少年模式的比例更高 , 与几乎没有心理压力的未成年人相比高13个百分点以上 。而且 , 经常感到心理压力大的未成年人开启青少年模式后又关闭的比例更高 。课题组分析 , 心理压力大的未成年人更想逃脱青少年模式的管理与限制 , 在网上“裸奔”以释放压力 。
- “玄关放三物,聚财又添福”有什么说法?玄关放什么东西才好?
- 玄关做“下沉式”越来越普遍,只有尝试过,才知道有多实用
- “黑老大”刘汉到底有多猛?
- 谷雨下雨是好还是不好?农谚说“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雨”。
- 卫生间有这5个“先进设计”,说明你家很讲究,越住越顺心
- 人过六十,有“四怕”,指的是哪些?
- 卫生间切忌要安装这个“小玩意”,一旦漏装,小心总散发臭味
- 微信显示“正在输入”,对方并非在回你消息,原因惹人深思
- 有什么菜是你宁“死”也不肯吃的?
- 鸿茅药业获“履行社会责任明星企业”奖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