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 , 作为网生代的未成年人在网络上娱乐、社交、学习、消费 。一些网络社交产品也有更多未成年用户 , QQ、微信、豆瓣、玩吧、知乎等熟人社交或半熟人社交、游戏社交、知识社交类产品 , 都深得未成年人的喜爱 。在这些社交类产品中 , 微信作为国内用户量最大的社交App , 已经覆盖了12亿人口 。青少年用户也是微信的重要用户群体之一 。
为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未成年人线上社交产品的使用及其权益保护”课题组以微信为例 , 研究青少年使用微信及其相关功能的特征 , 分析未成年人使用线上社交产品的作用 , 以期更好地为未成年人服务 , 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
本研究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 , 在北京、广东、江苏、河南、安徽、陕西、四川、辽宁共8个省份分别选取省会城市和一个不发达城市作为二级样本 , 北京选取了1个市区与1个郊区抽取调研样本 。被试为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三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 。共回收7898份问卷 , 有效样本7460份 。其中 , 男生52.7% , 女性47.3%;小学生26.0% , 初中生39.5% , 高中生34.4%;城市学生59.2% , 农村学生40.8% 。
是什么问题致使家庭对未成年人线上社交的监管“流于形式”
课题组认为 , 作为一个应用广泛的社交App , 微信已经深度渗入到未成年人的生活中 。调查显示 , 有专属微信号的未成年人超过六成 , 过去曾有过微信号但现在没有的不到7% , 约三成未成年人没有微信号 。
课题组对不用微信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 , 占比最高的两项分别是没有手机和家长不让用 。课题组分析 , 未成年人不用微信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客观限制 , 如家长没给买手机、家长不让用 , 认为费时间、不安全等主观因素占比较低 。
而未成年人使用微信占比最高的前两项原因分别是:近九成的未成年人使用微信的首要原因是为了方便沟通 , 近六成是为了看学校的作业和通知等 。课题组分析 , 这说明未成年人使用微信与社交有强相关 , 而微信也是未成年人学习、完成学业安排的重要工具 。此外 , 占比两成以上的分别是“大家都用”“看朋友圈”“获取资讯” , 其目的也是为了社交和学习 。由此可见 , 社交和学习是未成年人使用微信的主要原因 。
家长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网络安全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 , 均对家庭监管提出了具体要求 。课题组研究发现 , 多数家长对未成年人使用微信以提醒和规定为主 。
调查显示 , 排在家长所有管理方法的前四位的是:超过四成家长分别提醒孩子注意信息安全和不许加陌生人微信 , 也有四成多家长分别对孩子提出规定使用时间和规定使用时长 。与此相比 , 会使用青少年模式的家长仅占不到四成 。
值得注意的是 , 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未成年人表示家长“不怎么管” 。和孩子讨论看到的内容、与孩子一起看视频内容排序靠后 , 不足一成 。
课题组认为 , 家长的管理方法比较单一 , 大多以口头提醒为主 , 告诉孩子不许做什么较多 , 告诉孩子能做什么较少 , 善于使用青少年模式这一未成年人保护工具的家长就更少 , 对孩子的网络使用过程进行监督、能与孩子同乐的比例更低 。
- “玄关放三物,聚财又添福”有什么说法?玄关放什么东西才好?
- 玄关做“下沉式”越来越普遍,只有尝试过,才知道有多实用
- “黑老大”刘汉到底有多猛?
- 谷雨下雨是好还是不好?农谚说“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雨”。
- 卫生间有这5个“先进设计”,说明你家很讲究,越住越顺心
- 人过六十,有“四怕”,指的是哪些?
- 卫生间切忌要安装这个“小玩意”,一旦漏装,小心总散发臭味
- 微信显示“正在输入”,对方并非在回你消息,原因惹人深思
- 有什么菜是你宁“死”也不肯吃的?
- 鸿茅药业获“履行社会责任明星企业”奖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