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竹罐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拔罐有什么好处

文章插图
一’概述竹罐疗法是祖国传统康复医疗手段---拔管疗法中的一种,在隋唐的医籍“外台秘药 。卷四十”中就有关于用竹罐吸拔的详细描述,此法沿用至今上千年,属中医外zhi法之一 。是以专门选制的1~2年生坚固的细毛竹(斑竹)节,在剥去其外表皮(篾青)后半机械加工制成一端有节密闭密闭,一端开口的不同规格的竹罐(竹管) 。通过煎煮后,罐内遗留膨胀的热气,气体在冷却过程中产生负压,大气压使罐口吸附于人体不同部位(经穴),产生温经散寒、活血通络、驱邪止痛、去瘀排毒等作用,常用于感受风寒湿邪、外伤劳损等原因引起的肢体不同部位的痹症,及感冒咳喘、胃腹疼痛、吐泻等、因其具有罐口较小,可沿经穴灵活使用等特点,尤其适于远端小关节附近的病变 。在zhi疗中配合中药使用,可进一步增强疗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宋哲操作:依不同病情、不同病位选一定数量的竹罐(经二次加工后,要求罐壁薄厚均匀适当、罐口平滑园钝)10个左右 。放入沸腾的开水中(zhi前先将装有散寒活血、通路止痛功用中草药的纱布袋投水中煎煮至一定浓度后,再放竹罐煎煮、常规使用,疗效更佳)1分钟左右,锅内热气弥漫,开盖,一手以长钳将竹罐颠倒(罐口朝下空去热水)取出,立即倒扣在垫有数层毛巾的另一手上,手抓毛巾握紧罐口(勿漏气)拭去罐表热水,快速、有效地甩去罐内残余热水,立即扣压在机体相应部位,稍候松手 。三‘ 剂量与疗程:每次用罐10个左右,规格不一,留罐时间以病变程度、病人体质及患处皮肤耐受程度而定,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一日或隔日一次,10次左右为一疗程 。适应症:外感风寒湿邪、外伤劳损等原因所致的肢体不同部位的痹症,颈椎病,腰背痛,肩周炎等,感冒咳嗽,哮喘、肺炎、胃腹疼痛、吐泻返酸、便秘、疖痈不同阶段(未成脓时可将郁滞毒气吸出,令气血通畅瘀肿消散,已成脓时也可托毒排脓减轻症状)、毒虫咬伤等 。4注意事项:4.1急性传染病(尤其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广泛性皮肤病,高热抽搐,极度衰竭,出血倾向疾病,活动性肺结核,急腹症,严重心脏病人 。zhi疗部位皮肤过敏、溃疡、全身浮肿、烫伤、冻伤、肿瘤,女性经期、孕期腹部及腰骶部禁用 。zhi疗部皮下有大血管,,骨骼凸凹不平,较大的瘢痕上、乳头,毛发较多处,皮下肌肉脂肪明显量少,皮肤细或干燥弹性差,某些年老体虚,久病虚弱,部分心脑血管病人,糖尿病病人,小儿、机体耐受性差,有“晕针”病史者慎用 。对此类病人操作前宜选舒适放松体位(多为卧位),做好解释工作,可适当延长罐体在空中停留时间(毛巾始终严捂罐口),减少留罐时间,以降低罐口对机体皮肤的刺激强度(初次接受zhi疗者尤须注意),zhi疗期间注意观察,有异常立即起罐 。4.3拔管前要选好体位、部位、大小适当的罐体 。初次接受该zhi疗或体弱者,宜取卧位.4.4竹罐要标准,,罐壁要求薄厚适当且均匀,罐口平滑园钝 。4.5拔管前甩净罐内残余热水4.5尽量缩短竹罐出锅后(毛巾捂严罐口)与罐口吸附皮肤前之间在空中停留的时间 。4.6初次操作者,为确保罐不脱罐,在规范操作前提下,宜将罐口直接紧压在相应经穴上,并原地左右适当转动罐体,略压一会后再松手 。4.7罐刚固定时,罐口下皮肤有温热感(温热是正常刺激感,烫是异常刺激感),肢体不宜马上移动(否则,罐体易脱落),起罐时有短暂的疼痛,常见罐口下皮肤淤血、充血或无明显变化、有水珠、甚或有泡、扪之均发凉 。5竹罐产生负压及其zhi疗作用的机理5.1竹罐经煮沸后,立即边控水边取出(快速甩去残余热水)管内只剩混合的热气(水蒸气和膨胀的热空气)立即扣压在机体相应部位的皮肤上后,罐口内皮肤受热皮下血管等充血,循环加快,血液、淋巴液等将吸收的热能很快带走,组织变软,使罐口端温度下降气体随之冷缩,在大气压下,产生使罐体能吸附皮肤的初步负压 。5.2随照罐体在空气中时间的延长,罐内热量由罐壁散发,逐渐完全冷却负压也随着不断增加致最大强度(表现为罐口处皮肤紧缩感逐步增强)罐体充分发挥zhi疗作用 。5.3罐内水蒸气也随温度的下降而变为液态(刚起罐后罐口下皮表有水珠)此举也参与罐内负压的形成 。5.4罐内最大负压形成时(拔管后5分钟左右),对机体的刺激最明显,作用最强,在此基础上继续留罐5分钟左右可达最佳疗效 。5.6现代医学认为,拔罐对人体有机械和温热刺激,前者,罐体在负压状态下产生的机械性吸力,首先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破裂,RBC渗出解体--皮下淤血,经机体自家溶血后可产生一种类组胺物质,,随体液周流作用于全身不同组织器官,另外吸力刺激局部皮肤感受器,经反射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异常状态趋于平衡 。后者使局部血循加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代谢加快,局部组织营养状态改善,WBC吞噬力及免疫功能增强 。二者的综合作用使疾病趋于康复 。6如何避免拔罐无灼痛无烫伤( 罐具标准,操作规范,zhi疗时间内及时起罐,选位适当是避免烫伤的前提 。)6.1罐壁厚,吸热多(温度高),当罐口与皮肤接触后,机体不能将超过人体温度阈的热量及时散除,致使罐口下皮肤有灼痛感及烫伤皮损 。6.2操作中未甩净残余热水,致使其顺罐壁下流,罐口接触皮肤后,也会出现上述损伤,均属非zhi疗性烫伤(起泡),须避免 。。6.3皮肤对负压的耐受程度因人而异,拔罐zhi疗时间是10分钟左右,正常情况下留罐(如留罐前皮肤有一过性灼痛等异常现象,应在zhi疗时间内提前起罐)时间过长(超过zhi疗时间一倍以上),起罐时突起的皮肤上会出现水泡,属zhi疗失误性水泡 。也应避免 。6.4在zhi疗时间内出现水泡,中医认为:是体内病邪(主要是积滞的湿邪)外出的表现形式( 对此中医有时会用少量药性较强的皮肤粘膜刺激性中草药,贴在不同穴位上,激起皮肤出泡,进而破泡引邪外出的发泡疗法 ,zhi疗湿邪为主的疾病,二者的原理是一样的),对于较大的水泡应及时穿破引邪外出(注意消毒,泡瘪后要保护泡表皮完整物撕去,可喷敷云南白药、一效散,涂紫药水等)对较小水泡不需特殊处理,任其自然消退,二者均须注意防感染 。6.5zhi前选好体位,尽量使罐口垂直或>30°留罐,拔罐初期罐内热气较多,当罐口于皮肤的角度较低时<30°,(尤其在水平位以下甚至罐口朝上时),罐口近端热气的密度不被及时消减 。,罐口内皮下血液、淋巴液不能将过多的热量及时散发掉,致使留罐初期罐口处皮肤灼痛,应起罐观察,重拔或改换它穴,对水平位上下且灼痛不甚,很快消失者,不必马上起罐,将该罐到移别处或本次用罐全部拔完时再起不迟或提前几分钟起罐,对罐口朝上或灼痛感强烈者,应马上起罐,调整剂量重拔,否则到时间起罐时罐口内会出现烫伤――起泡) 。6.6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属慎用者,必须随时观察,掌握好剂量 。7对起罐时灌口内皮肤颜色(罐斑)的认识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病变可由经脉→络脉→经筋→皮部反映于体表,罐口内皮色反映体内病邪种类、病变程度,是体内病邪外出的表现形式之一 。外感之邪多以风寒湿邪三者杂合而至,在具体病人病变上反映主次不同,其外出的表现形式不同 。7.1当病体内风寒邪为主,多发病急,患部疼痛为主且较甚,(经脉瘀滞明显),起罐时罐口内皮肤颜色(罐斑)以紫黑色、紫红色、皮内暗紫色、紫色斑块花纹为多,是人们普遍认为机体有病的表现,拔管刺激强度过大、时间过长,尤其拔火罐时,罐斑常表现出紫黑色,难免伴有水泡等皮损发生 。7.2当湿邪为主时,见局部浮肿、积液,机体呈湿邪证像,在正常zhi疗时间内,“罐斑”常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水泡,是湿邪外出的表现形式之一 。7.3当病程较长,不是以疼痛为主时,罐斑并不明显,但临床观察证明,经拔管后的疗效是肯定的,反证并非只有”出现紫色罐斑才有病”的观点是片面的 。7.4另外,即使紫色罐斑,也多见于首次接触本疗法,或长时间未接受拔管zhi疗,再次应用本疗法的初始几次者,继续zhi疗罐斑色度不会一成不变的,所以罐斑的颜色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有病的weiyi标准 。7.5现代医学认为,由于每人体质各异,毛细血管的脆性大小不同,在同样的外力作用下,前者宜破裂出血,出现明显的罐斑,反之不明显,但拔罐所产生机械和温热刺激,经神经、体液放射带来的zhi疗效应是一样的 。8 对起罐时灌口皮肤疼痛的认识8.1留罐后,罐内负压逐渐升高,到最大负压形成时,灌口下皮肤内痛觉神经末梢纤维感受器所受牵拉最明显,表现为灌口周缘皮肤由弱到最强的紧缩样抽痛(体瘦小、皮下肌肉脂肪少、骨凸部位尤其明显) 。,一段时间后(约5分钟),对上述刺激刺,机体大脑中枢逐渐产生适应性,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 。8.2起罐时,罐内负压突然复常,灌口缘上皮肤所受牵张力突然消失,也相当于被牵张的痛觉神经末梢感受器,又受到一次较明显的刺激,加上皮内其他组织突然回压,而表现出皮肤一过性较明显疼痛 。9如何用竹罐走罐根据竹罐(水罐)拔罐负压由小到大,逐步形成的特点,在罐口与皮肤(负压状态下)严密接触的前提下,将罐体沿上下或左右、直线或弧线、同经或隔经往返移动(多借助润滑剂)最后留置罐体在不同穴位上,起到一个罐体一次性动态zhi疗(刺激)多个经穴的目的,在原有疗效基础上,使机体因病紊乱的功能,进一步达到新的平衡,增强了疗效,且竹罐罐体大小不同,可沿经往返于机体能拔罐的不同部位,扩大了zhi疗范围 。
- 看到她家,才知道什么叫简约舒适,处处流露着高级感,太漂亮了
- 每天晚上泡脚有什么效果?
- 有谁知道凉白菜心,怎么拌最好吃?
- 拔罐时拔神阙穴有什么好处?
- 为什么张恒敢爆料这些事情,郑爽前男友们为什么没有爆料?
- 转呼啦圈可以减肥吗?对身体有害吗?有什么好处?
- 手机壳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是真的吗
- 满天星花语是什么
- 水养的花有哪些
- 菠萝是什么意思很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