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这是一个关于端午的故事 。传说,在端午节,一个名叫端阳的农夫发现了一种新虫子,又饿又怕 。这位农夫把虫子咬死后,把他的孩子做成粽子吃了 。第二天,小男孩用叶子包成粽子送给乡里的老人吃 。因此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流传下来的端午习俗——粽子节!
1、粽叶
每年端午,人们会采下很多竹子,然后放在锅里煮一段时间 。煮的时间越长,叶子就越绿 。据说当时用它来煮的竹子可以长到三四尺高,能从叶子上看出它的颜色 。后来人们发现它具有防蚊的功效 。后来人们把竹子加工成竹子粽子,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粽子了 。另外还会在端午用竹节做粽子 。
2、糯米
糯米的品种很多,我国除江南外各地均有栽培,一般以浙江的云蒸霞蔚、江西的糯米酒闻名天下 。糯米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和丰富的淀粉、维生素 B、 C、 E及多种矿物质和氨基酸,并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果胶、葡萄糖等物质,可以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所以南方人很喜欢吃糯米 。江浙一带常用来包粽子 。不过我们平时在市场上买到的大多数都是带馅的 。南方人包粽子一般用糯米,北方一般用糯米或者小米做粽子,糯米一般用白米或者籼米做馅;包粽子的时候会用到很多竹叶来增加粽叶的美观度,竹叶可作为辅料直接放在馅里 。
3、粽叶对折成漏斗状
粽叶不能直接折,要将粽叶折再对折 。然后压平,使之有一种“漏斗状”的形状,这也是最简单的形状 。如果想进一步提高粽子的质量,就应该使用更多更好的粽叶 。一把新出炉的粽叶刀,用来切一些长约3厘米、宽约4毫米,长度以能覆盖粽叶中心为准,将其垂直对折成漏斗状 。然后将切好的粽子放入其中煮1-2个小时左右 。
【粽子材料】4、包裹肉馅
包粽子,包制过程比较繁琐 。先将糯米洗净浸泡一天一夜,再放入锅中蒸熟 。蒸笼在大火上蒸约十分钟后,取出来过冷水 。用刀切成小块 。放入锅中再蒸20分钟即成 。包粽子通常用瘦肉和糯米,但要注意根据个人口味选择肉的品种和数量 。粽子的味道鲜美是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也有“不吃粽子的不是因为没有肉”的说法;吃粽子能防病保健、防病治病;也可以避免寄生虫卵侵害人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