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文章插图
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类型和地理环境 。主要是指砂土、砂壤土、砾石岩和黄土粘土等;(2)土壤结构 。主要包括有机质含量和孔隙度;(3)物理性质、生物特性、气候和水文特征;(4)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机制 。主要指土壤结构(包括孔隙度、表土层厚度和有效压力) 。土壤侵蚀破坏分为局部侵蚀和整体侵蚀;局部侵蚀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土壤破坏现象;整体侵蚀是指破坏一个或多个因素之后引起某一因素或现象变化 。
1.土壤类型和地理环境
(1)砂土土:砂质土壤具有粘性、半粘性和流动性,其破坏主要与土壤粘土含量和孔隙度有关,粘土含量越高其破坏越严重 。在我国中、南部地区,由于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影响,其黄土岩土层很薄,平均厚度仅为3~4 m,其破坏较轻 。但在我国北方地区以及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受地形因素影响,其破坏程度就大得多 。其特点是有机质含量低,孔隙度和渗透性差,土层浅而且松散 。土壤中含有较多泥沙,当砂土受到风蚀时,泥沙被吹走,表土被冲刷走,形成了严重侵蚀 。(2)砂壤土:砂壤土土体松散(不疏松),且粒度较大,因此较易发生局部冲刷和整体侵蚀;土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很大,且具有很强稳定性 。
2.土壤结构
【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孔隙度:影响土壤孔隙度大小,进而影响通透性 。孔隙度大,土壤水分不易蒸发,有利于保持较高有机质含量和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并使土壤更具保水性能和通气性能 。(2)表土层厚度:土壤有效压力大小、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植物作用机制与影响土壤透水性有着密切关系 。如耕作层、坡耕地、牧区草地、草甸地等土壤均具有较高的有效压力;旱地则更低;在干旱地区,有效压力高一些;当遇到干旱,土壤含水量下降至10%~20%时可形成良好含水量环境 。
3.物理性质、生物特性、气候和水文特征
物理性质(物理、化学和生态)、生物特性(生物种群数量、群落结构、土壤结构等)、气候和水文特征对土壤侵蚀程度和范围、土壤容重和持水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酸性土壤中,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孔隙度增加(即孔隙度增大引起表土层中有效压力减小)及腐殖质含量减少而使持水量减少,土壤侵蚀能力增加 。沙质土壤中微生物种群密度增加,腐殖质含量减少而使孔隙度减少,从而降低了孔隙度和有效压力,提高了生物多样性,从而使侵蚀能力增大 。而在碱性土壤中由于腐殖质和微生物种群数量减少,孔隙度增大而使持水量减小而增加了土壤侵蚀能力 。
4.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机制
(1)物理作用:水、酸碱、温度和压力等物理性质的变化,会改变土壤结构,引起土壤结构类型、强度和孔隙度等的改变;(2)化学作用: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和离子含量与其能溶出物或能释放物是否完全、是否稳定有关;(3)微生物作用:微生物能分泌出有机质、纤维素和水解产物等有机物能使土壤侵蚀速率增大或降低;(4)物理生物工程:土壤中微生物有固定、降解岩石表面风化形成的矿物,并通过其孔隙或空隙释放化学能,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 。(5)生物工程:通过对土壤中微生物代谢产物和有机成分的提取、合成、代谢等作用,能产生大量有益于土壤环境影响其健康发展和生态保护作用的新成分或新物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